溺水成青少年“头号杀手” 最关键的还是夯实责任心

随着暑假来临,气温攀升,今年6、7月间,全国已发生多起青少年溺亡悲剧,有的甚至是多人同时溺亡。据新华网报道,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农村儿童溺死率远高于城市。 水火无情,人尽皆知,但比起熊熊烈火,看上去平静温柔的水,其危险性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暑期青少年溺水事故多发,不是新闻,是老问题,多年来一直如此,且改善并不明显。每每看到类似的案例,总觉得满心悲痛,一声叹息。悲痛的是如花生命猝然消陨,叹息的是我们似乎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却不知该如何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青少年溺水事故,不但多年来在暑期频发,而且事故中都有很多类似的情节。比如说,往往是放假在家的学生,相约去没有防护和救援设备的水域玩耍,一人发生危险后,同伴出手救援,导致多人溺亡。从这些过程来看,每到假期必然强调的“管理并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并没有真正的入脑入心。依然有太多青少年防范意识不足,过于好奇又盲目自信,踩入危险而不自知。遭遇险情时,又缺乏救援知识和经验,常常采取错误的互救方法,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造成了更惨痛的损失。年年强调,年年部署,年年皆如此,难免会让人感觉无力。 为什么溺水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年复一年地发生?其实各方都已经把原因剖析得非常清楚了。首先还是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太薄弱,跳入水中嬉戏解暑的快乐,很容易漫过警惕心,侥幸心理一占上风,危险就抛在了脑后。这也说明,我们的安全教育很多还是流于形式,至少多数学生并没有切身感知生命之可贵,本应熟练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也没有成为肌肉记忆,对溺水的真实危险性,还是了解不足。 再者,家庭的管理和监护缺失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留守儿童的监护过于松散,孩子到了暑假基本上就是“放养”,加上社会的预防机制不完全到位,很多危险水域都没有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青少年很容易就能进入,发生溺水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学生溺亡事故多发生在周末、假期或放学后。而农村儿童溺死率远高于城市,很显然就是,管得严就安全一些,一管得松了,危险就趁虚而入。 所以,如何防溺水,就是得管得严,不仅假期要管得严,平时也要管得严,不仅城市要管得严,农村也要管得严。管得严的核心,就是要夯实责任心。薄弱问题和环节已经很明显了,关键在于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做,去改,去落实。构建“网格化”防溺水管控体系也好,在农村设置“儿童主任”也好,严格落实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安全责任制也好,关键在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真正关心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把这件事当成重中之重,使命担当,而不只是一项工作任务。因为,这背后所关联的,都是鲜活的、年轻的生命。 尤其是,家长一定要负起责任来,不但要看护好孩子,不要让他们接近危险,也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救援观念,这是为人父母应尽之责,也是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必要担当。在这一基础上,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更为全面和有力的支持,构筑起严密、牢固的安全网。在危急时刻,出手相救的爱心和勇气当然很感人,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更多孩子能够自觉远离危险,平安成长。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4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