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版《黄鹤楼志》,编撰背后故事多

1999年版《黄鹤楼志》,编撰背后故事多

黄鹤楼的第一张照片,摄于1871年

6月30日,《黄鹤楼志(2019年版)》正式上新。这部《黄鹤楼志》的编修从2019年开始,由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与长江日报联合进行,主编仍是1999年版《黄鹤楼志》的主编冯天瑜先生。

1999年版《黄鹤楼志》,编撰水平极高,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温故知新,如今我们回头看当年这部在武汉市首创“为一楼编一志”的著作,仍可受到不少启发。

千古名楼应存志

黄鹤楼是驰名全国的千古名楼。一直是武汉标志性景观,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可以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两座黄鹤楼,一座是建筑形态,一座是文化形态。后者,由历代诗文歌赋、故事传说、绘本图画构织而成。

Zx907。WuhAnEwS。cn

自1985年,新仿建的黄鹤楼竣工开放后,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但却没有一部史志,完整介绍这座名楼的历史沧桑。

黄鹤楼无志,源于中国的治史传统:有人物志,有地方志,没有单为一座建筑作志的做法。即使在国际范围,以单个建筑为主体撰写史书的做法,出现也很晚,与19世纪后期近代旅游业兴起相关。

Zx907。WuhAnEwS。cn

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这个空白不能再空下去了。

1993年10月,南昌市方志办编修的《滕王阁志》出版;1997年10月,湖南省方志委编修的《岳阳楼志》出版,皆洋洋洒洒数十万字。

这种情况下,武汉市老领导黎智提议,编修一部《黄鹤楼志》。

黎智出自书香门第,是闻一多先生的亲侄子。他在任时,就对方志编篡颇为上心,曾担任主编,指导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修了《武汉市志》。编《黄鹤楼志》,他亲邀冯天瑜先生为主编,旨在编出一部与黄鹤楼身份相配的佳作。

当时,省、市新方志编撰工作正广泛开展,冯天瑜已先后应聘担任湖北省志副总纂与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正忙于参与指导湖北省志和武汉市志的编撰工作,但他还是欣然参与。

编撰团队皆大家

在当代名家云集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界,冯天瑜先生向来以大气磅礴的文化史著述饮誉学林,给人视野开阔、学识宏通的印象。如他与何晓明、周积明合著的《中华文化史》,洋洋近百万字,不仅对中华文化上古至近代几千年间的发展嬗变过程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释,甚至将目光投向更远,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亚乃至西方国家与中华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加以分析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冯天瑜治学一直遵循宏观把握与微观辨析相结合的思路。这不仅体现在他撰文著书的风格上,也体现在他对研究题目或研究领域的选择上。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湖北省、武汉市地方史志“小品”式的研究,而无论是1999年版还是2019年版的《黄鹤楼志》,均可以说是将其这方面的学术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冯天瑜之外,1999年版《黄鹤楼志》副主编向欣然,是黄鹤楼重建工程的总设计师,承担过黄鹤楼主楼及周边景点的规划设计,直接见证了黄鹤楼重建工程的完整过程;另一位副主编钟年,是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其他参与编撰的人也大多为各方面的行家里手。

1999年版《黄鹤楼志》,编撰背后故事多

1999版《黄鹤楼志》

《黄鹤楼志》吸取旧志事件、人物记叙手法之精华,又围绕名胜的人文氛围尽可能使全书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充满新的时代气息。冯天瑜所撰大气磅礴、华丽壮美;钟年所写语言流畅、蕴意丰富;其他如对古楼屡毁之惜情、今楼重归之喜意、园林胜景之精细描摹、艺文杂识之博大精深,无不寄情于编撰者之笔端。再如“轶闻传说”章将瑰丽的神话传闻与民众的美好愿望熔于一炉,其中《黄鹤楼飘金》等篇更是汉味十足,令武汉读者备感亲切。

资料翔实眼界新

地方志书历来十分注重资料的搜集与运用。《黄鹤楼志》编撰伊始,就致力于尽可能占有各类历史和现实资料。举凡历代典籍、近代报刊、库存档案、政府公文均被列入搜罗之列,时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古起魏晋《水经注》,今迄1999年所编《黄鹤楼历代诗人行吟图》。在编选“艺文荟萃”时,搜集面更扩大到日本、美国、秘鲁、新加坡、新西兰等外国友人的诗文楹赋,以期站在地球村的高度展示黄鹤楼。

在《黄鹤楼志》的编撰过程中,编辑者从大批文献文物资料中挖掘出不少新文字和图片资料编入书中,从而提升了《黄鹤楼志》的存史价值。如该书“艺文荟萃”所辑之历代黄鹤楼诗词、文赋、书画、楹联、碑刻等作品中就多有已发行的同类黄鹤楼作品中没有的新资料。

1999年版《黄鹤楼志》,编撰背后故事多

Zx907。WuhAnEwS。cn

宋代黄鹤楼绘画

与此同时,《黄鹤楼志》还十分注重将有关该楼研究发掘的最新资料及时补充录辑,使志书更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如有关史籍称,黄鹤楼形象明清两代已融入年画,广泛流传民间,但传世作品不详。《黄鹤楼志》编撰者在一本年画研究书籍中发现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绘刻的以刘备赴宴传说为题材的大幅年画《黄鹤楼》,就及时录存于“艺文荟萃·杂识”中,为“古时黄鹤楼形象己深入人民群众心中”之说增添了佐证。

Zx907。WuhAnEwS。cn

为理清建国后黄鹤楼重建工程梗概,编撰者耗费时日调阅文档卷宗,走访“三亲”(亲闻、亲见、亲历)人员,终于系统准确地整理出黄鹤楼重建工程的历史资料,为读者了解黄鹤楼重建工作的全貌保存了珍贵翔实的文史依据。

1999年8月,65万字、插图200余张的《黄鹤楼志》出版。时至今日,包括笔者在内,著文论及黄鹤楼者必引此著作,其地位意义无庸赘述。如今,新版面世,必然更上层楼。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4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