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捞金的尔冬升 跟郭敬明有什么区别

上周六,因在《演员就位2》中怼哭郭敬明,尔冬升又上热搜了!
 
不少“烦郭敬明久矣”的吃瓜群众可谓是欢喜鼓舞,直言:终于有人来收拾这位只会拍烂片的假导演了。
 
 
但是,且慢,“北上”内地之后的尔冬升就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吗?事实上:2016年之后,他就鲜有作品问世,今年,他还监制了流量鲜肉王一博主演的一部偶像剧。香港电影式微,金像奖一年不如一年,贵为香港金像奖主席的他来内地,不过是为了“找饭吃”。
 
 
 
 
 
找饭吃的说法尔冬升并不避讳。《演员请就位2》的先导片中,谈及为何现身综艺,他用“捞钱去了”的玩笑调侃自己。但论起香港导演的北上之路,尔冬升其实赶了一个不太成功的晚集。
 
尔冬升上一次谈论要在内地找钱是10年前。彼时,距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订CEPA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已有7年。
 
2003年是香港电影业最黑暗的一年,经济持续低迷,非典肆虐,整年只有54部电影产出。CEPA协议签订后,根据协议内容,香港电影可以从大陆融资,香港资本可以控股大陆影院,香港与内地合拍片不再受每年的“引进片数额”限制。在利好政策的鼓励下,陈可辛、徐克、陈嘉上、刘镇伟等香港知名影人先后“北上”。
 
声称“要为香港电影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尔冬升,也忍不住跃跃欲试。但初次试水,便潦草收场。
 
2009年,尔冬升拍摄了描写华人在日本社会底层艰难求生的电影《新宿事件》,但最终因为暴力血腥等场景无缘内地大银幕。据估计,投资近2亿港元的《新宿事件》,由于放弃了内地市场,损失超过3000万港元。《新宿事件》之后,他作为监制参与了庄文强和麦兆辉的《窃听风云》,内地冲破亿元票房。但为了规避审查,《窃听风云》内地和香港只能两个不同版本上映,这为尔冬升带来了不少麻烦。
 
“现在内地市场才是王道,我也要吃饭的啊,也想赚钱。”为打开大陆市场,2010年尔冬升决定开拍《枪王之王》。这部电影堪称为内地量身打造,剔除了所有关于警察的负面镜头,却最终因“过于谄媚”口碑欠佳。紧接着,2011年他的影片《大魔术师》上映,尽管有梁朝伟、周迅等一线明星参演,市场表现依旧不如人意。
 
图为《枪王之王》海报
 
此时,尔冬升的几位香港同行却已在内地混的风声水起。2010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香港导演“北上”的合拍片票房总和占比超过四成。内地华语票房前10名中五部作品出自香港导演之手,其中有逼近3亿的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破2亿的叶伟信的《叶问2》、1.3亿的刘伟强的《精武风云·陈真》等。
 
等到了2013年,数据再次攀升,国产片票房前30名的影片中,由香港导演执导的占据了14部。周星驰、郭子健执导的《西游降魔篇》豪取12亿票房,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袁锦麟的《风暴》等也都是卖座佳作。可以说,北上的香港导演们几乎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半块大银幕。
 
 
除此,香港导演还从单纯的合作拍片变为主动出击成立独立工作室。2009年2月,由陈可辛、黄建新领衔的“我们制作”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于冬掌舵的博纳影业联合成立了“人人电影”。紧接着,吴宇森牵手小马奔腾、刘镇伟与乐视网牵手成立乐视镇伟工作室、马楚成与北京星光国际联合成立了星光国际内地工作室。
 
 
 
 
 
然而投奔内地大制片方、合作开工作室的香港导演们,并非一帆风顺。
 
工作室成立之初,陈可辛形容道:“内地的电影市场容量很大,而且正在上升阶段。在内地成立电影工作室在投资、选角、拍片、审查等方面都相对便利一些,省时省钱,同时内地影视拍摄地资源丰富。”
 
2009年2月,保利博纳和陈可辛等组建的“人人电影公司”成立。
图源:视觉中国
 
陈可辛的这个结论是在《投名状》大获成功后得出的。该片以近1.9亿的票房创造了2007年华语片的票房神话。他放出豪言,要三年内拍15部电影,总票房20亿。但没想到的是,“人人电影”的首部作品《十月围城》却成了陈可辛和博纳合作的休止符。
 
对此,陈可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顺着发行的思路《十月围城》卖钱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拍《十月围城2》—— 当然,于冬没有跟我这么说,他只是要更赚钱。如果更赚钱,那就意味着演员的片酬要更低,制作成本要压缩,这个我觉得很难很难,因为那样的话,我就保证不了水准。”在这之后,“人人电影”变身为“我们制作”,《神奇侠侣》、《武侠》等电影接连问世,另一个内地制作发行巨鳄星美影业现身其背后。
 
彭浩翔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2010年年中,彭浩翔和江苏广电集团高调签约,计划在3年内拍摄3部影片,但之后双方由于合约上的分歧陷入僵局,首部电影《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的合作不了了之,而后变成了华谊的项目。但在华谊,《撒娇》依旧不能如期开机,一直拖了两年。之后,跟彭浩翔合作的公司又换成了青春光线。
 
与此同时,烂片也不断问世。古装大片泛滥的那几年,徐克拍了《七剑》,李仁港拍了《鸿门宴》、《锦衣卫》,陈可辛有《武侠》,刘伟强有《血滴子》,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徐克还曾尝试爱情片《女人不坏》,刘伟强拍过《游龙戏凤》,依旧水土不服。陈嘉上则起起落落,《画皮》大获成功,之后的《画壁》却遭遇滑铁卢。
 
徐克北上之后的作品《七剑》口碑不佳。
 
票房凄惨的也为数不少。刘伟强被出品方号称要拿10亿元票房的《大上海》,最终票房不到1.5亿元;马伟豪的《河东狮吼2》票房只有7400万元,只是预计票房的三分之一;冯德伦执导功夫片《太极》连成本都难以回收;杜琪峰导演的《夺命金》及《高海拔之恋2》的票房也仅仅2000万元左右。至于王晶的《大内密探灵灵狗》、刘镇伟的《月光宝盒》等,更是迎来一片骂声,被业内人套上了“圈钱”的帽子。
 
尔冬升也是迷惘的“北漂”之一。2012年,他为了重拍《三少爷的剑》前往横店找徐克学习3D,无意中被横店的群众演员们所吸引,随后便有了2015年上映的《我是路人甲》。这部毫无明星阵容的电影,只能由尔冬升自己的“无限映画”公司掏腰包投资,最终仅收获了6000多万元的票房。
 
图源:豆瓣截图
 
此后,尔冬升鲜有作品问世。2019年,他挂名监制的两部电影作品在5-6分徘徊。2020年,他监制了流量鲜肉王一博主演的偶像剧。
 
 
 
 叁
 
当尔冬升等因市场领域和文化背景转换水土不服之时,陈可辛和徐克却慢慢找到了感觉。
 
用陈可辛自己的话说来总结,早期为了努力迎合内地市场而放弃擅长的现实、小人物题材,跟风拍摄古装大片的他,“整个人就是武功全废,束手束脚”。
 
《中国合伙人》的公映,是他北上之后的一大转折点,影片没有大投资打底,却在当年收获了5.3亿的票房成绩。这部戏的成功让陈可辛看到了现实主义题材+内地故事的力量。找对方向后,他又于2014年推出了根据“打拐”新闻改编的亲情伦理片《亲爱的》。之后的纪录片《李娜》和今年9月上映的《夺冠》,同样是延续这一路线。
 
《中国合伙人》之后,陈可辛逐渐找到内地拍片的脉搏。
图源:电影海报截图
 
找准了内地观众的喜好和痛点后的陈可辛,还成为香港年轻一代导演的引路人。2016年和2017年,他先后指导监制了曾国祥的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许宏宇的爱情电影《喜欢你》,使二人成为当年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
 
徐克则是香港导演是在主旋律题材方向的探路者。2014年徐克执导的新版《智取威虎山》问世,该片8.8亿元的最终票房至今仍是徐克独立执导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还将多个奖项收入囊中。
 
受此影响,中国电影市场上开始接连涌现出一批香港导演执导的主旋律电影。例如林超贤接连执导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刘伟强执导的《建军大业》《中国机长》,麦兆辉执导的《非凡任务》等。
 
当然,这离不开资本的力量。此类主旋律类型大片电影的背后,是博纳影业的强力助推。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先是买下《林海雪原》小说改编版权,与徐克合作;又拿下《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项目,让林超贤尽情施展他在拍摄军事动作片上的才华,其中前者在2016年国庆档上映轰下11.8亿票房,后者以36.5亿票房位列2018年年度票房榜首位。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于冬代表《红海行动》领奖。
图源:视觉中国
 
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数量变化上,也可以看出市场以及资本对香港影人北上的认可度。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统计,2015年,中港合拍片全年共立项48部,其中《捉妖记》以24.39亿元人民币创下2015年华语影片票房纪录。2019年,合拍片立项数量创5年新高,获准立项的94部合拍片中,内地香港合拍片共立项64部。
 
而历数近几年国产影片票房排行榜前十,中港合拍片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这么说,内地与香港电影人经过多年磨合,在经历资本、演员、服化道等完整摄制团队的长期合作之后,已经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方式。基本上,香港导演或幕后团队与明星+内地公司提供资金=票房有保证的电影。
 
但当电影变成卖牌子之余,也往往会砸牌子。比如仅靠自己的名字便能保证华语区票房都大卖的周星驰。
 
2016年,周星驰用一部质量一般的《美人鱼》收获33.92亿元票房,登顶合拍片票房之巅。2017年,其《西游伏妖篇》内容依旧平平,豆瓣评分仅有5.5分,票房比《美人鱼》少去三分之一。但等到了2019年,《新喜剧之王》上映后,这碗周氏喜剧情怀的冷饭开始变成了“毒鸡汤”,最终只收获了6.19亿。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