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导诊升级为陪诊、社区网格员帮独居老人挂号

患者冯贤仁,68岁,男,蔡甸居民,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1月26日,在协和江北医院分诊挂号后,冯贤仁由姚杪带往内分泌诊室就诊,内分泌科吴海燕医生接诊。 护士全程陪同冯贤仁老人就诊。记者李冀 摄 自助设备上刷一下身份证免费领号 “我有智能手机,平时只用微信和看电影,偶尔打一下麻将,其余都不会,挂号太复杂搞不清楚。”冯贤仁打开手机说,以前姚杪还有另外几个护士都教过他好几次,但还是记不住。 “又是风又是雨的,您还来复诊啊,快拿热水袋捂一下。”说话间,导诊护士姚杪已经迎了上去,接过68岁的冯贤仁的提兜,把热水袋送到了他手中。熟练地找出就诊卡,姚杪带着冯贤仁挂号并送到诊室。 冯贤仁说,这家医院65岁以上挂号不要钱,在大厅的自助设备上刷一下身份证免费领号,普通号和专家号都可以领。诊室门口有长辈优先座椅,超大的电视上会显示候诊动态,有语音提示叫号,也有护士来回走动叫号。 护士全程陪同冯贤仁老人就诊。记者李冀 摄 传统与创新结合,人工与智能结合。现场,记者体验了包括人工、电话、APP、自助终端各类方式的挂号、问诊、检查、取化验单、拿药等就诊全流程,感觉畅通且便捷,各类自助终端设备附近都有导诊护士提供帮助。 智能设备需要增加语音提示 “巴掌大的地方,每天都有几万步,即便如此也常常忙不过来。”一家医院门诊大厅负责提供帮助的物业职员说,智能自助终端设备对年轻人而言操作已经很便捷了,按照提示选择顺着点就行了。但对于年纪大的患者来说,首先字不够大,再者每一屏停留时间不到1分钟,很多老人来不及操作就跳回主页了,就得从头来过,点击触屏的力度老人很难把握,点重了闪退,点轻了没反应。如果智能设备能增加语音提示、增加按键或许会更适合老人。 护士全程陪同冯贤仁老人就诊。记者李冀 摄 网格员帮独居老人挂专家号 “连个手机都没有,专家号都是小庆在网上给我们抢的。”惠中社区居民86岁的独居老人彭湘玲说,她的生活模式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用不上互联网。如果遇到专家号要抢这类,在家打个电话找网格员万玖庆说一下,他就会帮着办好,然后送来一张挂号凭证,拿着凭证去医院和从前看病一样。 51岁的万玖庆负责410户居民,其中29人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他的手机里安装了多个具备挂号功能的APP,添加的就诊人都是这些社区居民。“年纪大了,接受新事物慢些,习惯了固有生活方式,偶尔用到互联网,我就去帮着办。”万玖庆说自己就是个翻译,带长辈跨域“数字鸿沟”的翻译,把他们不熟悉的数字模式翻译成他们熟悉的传统模式,挂好号打印出来的二维码凭证看上去像他们熟悉的介绍信。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