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七中学里,也有一群很拼的女排姑娘

 刚刚过去的长假里,电影《夺冠》的热映让“女排精神”又一次感动了国人。在武汉的校园里,也有一群年轻的女排姑娘。武汉市第七中学的十余名女排校队队员,假期没有休息,用日复一日的训练,让自己离梦想更近。 每天训练,节假日也不间断   这群女排姑娘对排球有热爱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七中女排正在进行日常训练。记者彭年 摄  10月10日18时,武汉七中的排球馆里传来“咚咚咚”的声音,校排球队每日2小时的训练开始了。训练馆墙壁上,“严格训练,科学管理”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武汉七中是享誉荆楚的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历经60余年发展,已成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每年招收约16名排球特长生,现在有一支37人的排球队,其中有16名女生。 高三女生王蓓,是场上的“自由人”,练排球已近6年。王蓓告诉记者,七中排球校队不光每天放学后要训练2个小时,周末要从上午8:30练到中午,连过年都只休息一天就继续训练。每周一、三、五练身体素质,周二、四、六和周日练技术动作。记者看到,接近2个小时的训练里,教练不断喊着,要求队员们跳得更高、速度更快,还快速抛出球,训练队员接球动作。每个队员的训练服都被汗水浸湿一大片。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七中女排正在进行日常训练。记者彭年 摄  这样的训练,坚持多年并不容易。队员方雨旋说,她的父母和很多国人一样,见证了中国女排多次辉煌时刻,对女排很有感情,也很支持孩子练排球。他们会用中国女排的故事激励女儿,一家人也常常一起看女排比赛。“跟亲戚朋友们说起我是排球队员,心底总是骄傲的。” “女排精神”教会她们什么是奋不顾身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七中女排正在进行日常训练。记者彭年 摄  在这群年轻女排姑娘眼中,“女排精神”是什么?记者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拼搏”和“团结”。王蓓说,练体能很苦,有次教练要求她们爬楼梯,从1楼跑到5楼再跑下1楼,一组就要跑15趟,累到她流眼泪。主攻手石婷说,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大家都会为了救球奋不顾身,就算旁边有障碍物,也会毫不犹豫翻滚在地。“这种奋不顾身,就是女排的拼搏精神,场上每一分都很重要,每一个机会都要抓紧。” 二传手方雨旋觉得最苦的是“练单兵”,教练会不停抛出各种角度的球,让一个队员满场接球,直到接起20个有效球为止。“每次接完球,我们都会累得立刻瘫在地上。”她的10根手指中有8根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挫伤,但她觉得这在运动训练中很正常,也已经学会了和疼痛和平共处。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七中女排正在进行日常训练。记者彭年 摄  高二(6)班的陈依婷是副攻手,前不久在练一个拦网动作落地时拉伤了左腿韧带,还有轻微骨折。停训两周里,她在家坚持腹部、手臂的力量训练。腿刚刚一好转,她就回到了训练场上。不能跑不能跳,她就站在原地练发球、垫球。“我怕退步了跟不上队友,比赛时会拖累大家。” 长期一起训练,队员们之间都很熟悉也有默契。石婷说,每次出去打比赛,只要场上有一人喊加油,其他队员都会大声回应。训练时,队友也会在旁边互相鼓励。教练也常用中国女排作为例子,告诉大家打球时要大声喊出来,既是给自己鼓劲,也是队友间的一种交流,能把场上6个人始终“捏”在一起。 仅去年就收获三个女排冠军   每年十余人“打着排球上大学”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七中女排正在进行日常训练。记者彭年 摄  和王蓓一样,校队的队员们大多是排球特长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接触排球。每年招生季,武汉七中的排球教练都要忙着到各初中挑选好苗子。排球运动要求男生身高185厘米以上、女生身高170厘米以上,达到这个标准的初中生并不多见。在江汉区,如福建街小学、人民中学、市五十一中等学校,都有排球校队或排球兴趣小组,让孩子们更早体验到这项运动的乐趣。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七中女排正在进行日常训练。记者彭年 摄  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让七中的女排姑娘们收获了不少荣誉。仅2019年,她们就收获了湖北省女子排球锦标赛、湖北省中学生运动会、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等比赛的女子排球项冠军。2018年的湖北省沙滩排球锦标赛上,七中的女排姑娘们一举包揽了前三名。 武汉七中校长陈家艳介绍,近年来,学校每年都会有十余名学生通过排球特长生升入大学。其中,去年有一名男生升入了武汉大学,今年还有一名女排队员升入华中师范大学。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