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解放公园有什么好玩的 载满武汉三代人童年记忆

武汉市解放公园,迎来它的65岁生日。

71年,这座英雄城市

一如英雄般勇敢而宽厚。

65岁,解放公园跨越一甲子,

载满武汉三代人童年记忆。

10句话,带你认识65岁的解放公园!

zX907.WUHaNEWs。cn

01 它的前身为英、法、俄、德、日、比六国西商跑马场。

02 它是武汉解放后的第一座城市公园。

03 它最早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园林大师余树勋设计。

04 武汉是百湖之城、湿地之城,它2005年开始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改造,设计者为加拿大园林专家文森特·艾思林。

05 园内现有7000余株古杉树。

06 古杉林里有一条卵石小径组成的“龙”,龙首、龙身、龙尾由3个形态各异的亭子构成。

07 它拥有蒹葭(芦苇)、荇菜、蒲苇等《诗经》里描绘过的水生植物60余种、37000余株。

08 园内湖水实现自我净化,每一滴水的净化时间为7天左右,湖水终年达到可游泳的水质标准。

09 1956年,苏联空军烈士墓由万国公墓迁至解放公园。

10 园内中心岛上的“中华名塔园”有50余座中国名塔微缩版。

作为武汉解放后的第一座城市公园

它深谙水的魔力,以繁花绿树傍身

既古典也清新

一步一景,捎来缱绻诗意......

01

zX907.WUHaNEWs。cn

墙的故事

从西商跑马场到民众乐园

△人流如潮、气氛狂热的西商跑马场赛马盛况

墙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

1905年,英国商人以每平方丈一两串钱的价格,在汉口东北部买下800多亩(约0.53平方千米)土地,建立西商赛马会,而后,此地逐渐发展为英、法、俄、德、日、比六国西商跑马场。这就是解放公园的前身。

彼时,场内绿坪如画,却是独属于达官显贵的游乐场所,普通老百姓被挡在高高的围墙之外,也被挡在旧社会的阶级差距之外,不得进入,遑论驻足流连。

zX907.WUHaNEWs。cn

△解放后,游客来到解放公园合影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西商跑马场亦归武汉人民所有。新中国成立后,原西商跑马场于1951年开始着手公园改建,至1955年5月16日,也就是武汉解放六周年之际,公园建成开放,并以“解放公园”为名

zX907.WUHaNEWs。cn

此时,围墙虽仍在,旧时代无形的阶级之“墙”却已被推倒,市民得以购票进入公园休闲娱乐。

2004年10月21日起,解放公园免费开放,进一步向公众敞开怀抱。

在岁月的流转中,武汉市政府对解放公园不断改造,公园与公共街道之间的围栏和围墙逐渐被清除,格局更加开放,向公共街道和居民社区无限延伸,与人、与城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02

水的故事

“湿地之城”里的人工湿地公园

水的故事,也是城的故事。

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武汉三座国家重点公园之一的解放公园,既是江城历史较为悠久的公园,也是江城首个人工湿地公园。

解放公园最早的风格为西方规则式布局,它最早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园林大师余树勋设计。其后,公园不断添山加水,并于1972年开挖了八角回廊水系,布局逐渐转向中式园林“师法自然”的风格。

△文森特设计手绘图

伴随城市发展,解放公园水体污染、设施老化等问题日趋严重。

直至2005年,武汉市政府决定运用先进的城市湿地公园造园理念,采纳了加拿大园林专家文森特·艾思林的设计,建立生态湿地,用生物方式净化被污染的湖水,对解放公园进行改造。

zX907.WUHaNEWs。cn

而今,从入口处一直环绕公园四周的滨水景观带,犹如一条翠玉丝带镶嵌整个解放公园;岸边,绿树成荫,水榭花廊;水面,小桥横下倒影,小船推开波浪。

人在园中游,水连桥,桥连水,一步一景,都是诗情画意。

△解放公园湿地科普馆

湿地公园的改造,不仅为公园增添了灵动美感,更重要的在于发挥生态价值。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又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城市湿地公园能够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公园占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其中水面7.6万平方米,由一个大湖及两个小湖、四条连通沟渠及一条净水渠组成。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解放公园的确藏着一条“龙”,它就住在七千余株古杉树组成的小森林里,龙身由弯弯曲曲的卵石小径组成,长约300米,龙首、龙身、龙尾由3个形态各异的亭子构成,分别为龙首亭、龙中亭、龙尾亭,其中,龙中亭别出心裁地由玻璃材料做成。

武汉是百湖之市,也是“湿地之城”。解放公园人工湿地公园的改造,也体现着城市规划中的水智慧,是将水文化植入城市肌理。

03

植物的故事

吟唱美好的事物、向往的生活

植物的故事,也是诗的故事。

解放公园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包括近百棵棕榈树、椰子树组成的南国风情园,近7万平方米的花卉园,13万平方米的柳林区,以及绿荫广场、盆景园、中心花坛、水杉林等景点。

繁茂的草木,也为鸟儿提供了生存、繁衍的乐园,大斑啄木鸟、戴胜、乌鸫、大山雀、红头长尾山雀、黑脸噪鹛、金翅雀、黑尾蜡嘴雀、黄腹山雀等四十余种野生鸟类,在此生息。

△解放公园湿地植物千屈菜

但作为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才是解放公园的一大特色。

解放公园人工湿地系统里种植的水生植物约有60余个品种、37000余株,既能发挥生态功能,又有独特的观赏功能,按照与水的相对位置不同,水生植物可以分成三大类型:第一是挺水型植物,包括芦苇、荷花、慈姑、黄花鸢尾、香蒲、再力花、千屈菜、石菖蒲、梭鱼草、水生美人蕉、花叶水葱、花叶鱼腥草、伞草、矮蒲苇、花叶芦竹……第二是浮水型植物,包括萍蓬草、芡实、睡莲、莼菜、菱角、荇菜……第三是沉水型植物,包括光叶眼子菜、金鱼藻。

△解放公园湿地植物荇菜

这些植物的名字,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熟悉?它们勾勒过那些诗里的意境。

在《诗经·蒹葭》中,芦苇又名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青年男子用它来表达思慕之情。

在《诗经·关雎》中,荇菜这种开着清新小黄花的植物,摇曳着爱情最初萌动的美好模样,“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这些与水生植物密切相关的诗句,自然、淳朴,蕴藏多少情深意切,反映着古代老百姓的劳动与生活,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吟唱和向往。

04

建筑的故事

碑与塔里的历史与文化

△解放公园苏军烈士墓

建筑的故事,也是文化的故事。

解放公园最早的建筑物,应该是1956年由万国公墓迁至此地的苏联空军烈士墓。抗日战争时期,2000多名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秘密来华支援抗战,在保卫武汉的多场空战中,200多名苏联空军志愿队战士牺牲。

在解放公园最初留下姓名的,有15位苏军烈士,2015年在长江日报寻访发现的基础上,又增加至29名烈士,他们埋骨于此,把青春定格在解放公园。

墓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墓扩用花岗石砌成,高3米,宽23米,正面嵌15位烈士墓表,左右置记事碑,分别用中文和俄文字镌刻。墓前广场有高10米的四方锥形纪念碑巍然卓立,碑前有宽阔的墓道,道两旁松柏成行,肃穆挺立。

在解放公园的中心岛上,繁花绿树间藏了一片规模宏大的“中华名塔园”,占地约1.3万平方米。

名塔园建于1991年,有1座主塔和50座小塔,均为中国名塔微缩版。主塔名曰“步月塔”,仿清代风格,颇有些镇江金山寺雷峰塔的建设风格,七层八角,高26米,内有旋转楼梯,早年可登高眺望,如今只能上到塔的一层,不能登上塔顶了。50座小塔,包括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中国有着“天下第一塔”之城的开封铁塔等。

塔源于印度,但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播、衍生,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塔文化。在这里,人们能够一园览尽中华塔文化。

很多武汉人对解放公园的记忆,少不了八匹白色雕塑马,它们是按照徐悲鸿大师的《八骏图》仿制而成。

过去,“八匹马”矗立在小广场上,进行湿地改造后,小广场变成了小湖,这八匹形态活泼的马儿仿佛在湖边游玩,欢腾的身影投入水面,十分生动有趣。

智者乐于水,

在闹市街区的车水马龙中,

解放公园是一抹宁静绿洲,

为都市人辟得一处身体和灵魂的栖息地。

恋人花前月下,

老人晨练遛弯,

孩子嬉闹游戏……

这里是武汉建设

生态园林城市的一个窗口,

这里写着人们

对自然、生活、生命的追求。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