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汉大学生提前两年过百万 为什么选择武汉他们这样回答

从2017年起,武汉市每年组织春、秋两季校园巡回招聘会

Zx907。wUhaNEwS.Cn

2017年初,武汉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提出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致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近日,记者从武汉市委组织部人才处获悉,截止到2019年10月,大学生留汉人数已超100万,这意味着武汉提前两年完成了目标。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实施3年来,留汉大学生数据逐年攀升。2017年,留汉大学生人数达30万;2018年40.6万人;2019年1月到10月已有30多万人。

截至2018年,武汉市全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100万,达到1108.1万人。武汉市人才净流入率由2016年的-0.4%提高到19.2%,人才外流局面得到有效扭转。

“我一直坚信,武汉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新一线城市!”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后,选择回武汉工作的杨恺说,他的研究领域是航空航天,回汉就是看中武汉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近年来,武汉加快推进新一线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市整体人文环境、硬件环境同步提升,对青年人才的集聚力明显增强,海归回流、博士留汉人数明显增加。

Zx907。wUhaNEwS.Cn

数据表明,留汉大学生中,大专学历达到34%;本科学历占54%;硕博学历上升明显,达到12%。仅武汉市属企业中,落户的博士就达到5700多名;其中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国际化人才达到3388人。武汉已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热门城市,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汉签约就业比例达到5.06%,仅次于北京(12.25%)、上海(9.41%)。

“我们就是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武汉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相关负责人说,武汉市从全面的人才观着眼,强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力争让政策覆盖各行业、各类别人才,打造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本版制图/刘阳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武汉这样做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月媛

百万大学生留汉,武汉市计划5年实现的目标,为何提前两年就能实现?

在新一线城市的建设中,武汉如何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如何创造“近水楼台得月”的先机?改变“孔雀东南飞”的历史局面?梳理3年来武汉市的各种人才政策和城市发展,楚天都市报记者发现,百万大学生留汉,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零门槛”落户

支持家人随迁

2017年10月16日,在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31岁的王艳仅用10分钟就拿到了户口准予迁入证明,成为首位享受大学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政策的大学毕业生。

武汉致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诚意满满。2017年6月23日,武汉市发布《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学毕业生择业期由过去的2年放宽至3年,毕业3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只要在汉创业就业,落户“零门槛”。

“2019年上半年落户达5.2万,下半年落户是上半年的6倍多。这应与新出台的‘引才育才10项重点任务举措’有关。”武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今年7月,武汉发布“引才育才10项重点任务举措”,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本专科人才落户年龄放宽至不满45周岁,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技能人才、专技人才等符合一定条件可以申请落户。

春秋两季招聘

20万岗位任挑选

今年9月24日,“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2019秋招首场在汉阳举行。来自江汉大学的吴同学,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初步签约。他说:“工作很有潜力,8万元起薪也是对自己的认可。”

从2017年起,武汉市每年组织春、秋两季校园巡回招聘会,筹集“高薪优岗”不少于20万个;将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由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在前些天洪山区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来自河南的华中师范大学赵同学坚定地看好武汉:“武汉给我们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和生活的方便。”

武汉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大学专科生4万、大学本科生5万、硕士研究生6万、博士研究生8万。

从人才公寓

到共有产权房

2017年7月8日,硕士毕业生谢飞龙领到武汉市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钥匙。他说:“离上班地点近,生活便利,租金仅700元,真是太省心了。”

3605套武汉大学生人才公寓一经面世,就成热点。公寓配有基本生活设施,可拎包入住,面向毕业三年内留汉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最长租期达3年。2017年起,武汉市每年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内达到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的人才公寓总规模。

2018年5月,武汉“大学生八折购房”房源上市,再次引发轰动。“临空港青年城”首批392套房源,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向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公开出售。2019年,武汉黄陂区长江青年城一期等项目也陆续上市。

“今年,武汉着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公寓,年内筹集50000套(间),对留汉大学生租住提供补贴;加快建设共有产权房,年内推出1000套,依据人才对武汉的服务和贡献,最终将共有产权折算为完全产权。”武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一线城市

“青和力”不断增强

成立于北京的思拓合众将最核心的研发团队整体迁移到了武汉。思拓合众创始人钟胜辉曾表示:“我们之所以迁到武汉,是因为现在的武汉人才更多、环境更好。”两年多来,以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60多家知名企业,先后将总部或第二总部落户光谷。

2019年,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十五座新一线城市中武汉排名第四。同年,DT财经·城数发布的最新《2019中国主要城市青和力洞察报告》,武汉城市“青和力”排名全国第七。DT财经·城数解释:“青和力”指代一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能力,包括一系列吸引年轻人的关键因素,比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包容便捷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和娱乐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等。

2018年6月,刚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的张思嘉,笃定地选择留汉就业。她说:“武汉跻身新一线城市,有工作机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适合年轻人的生活环境。”

留汉大学生住上免费婚房  海归博士选择回汉创业

Zx907。wUhaNEwS.Cn

为什么选择武汉他们这样回答

舒星

张思嘉和杨恺

叶金涛

万睿和熊正鹏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月媛 王荣海 张吉晴

自2017年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启动以来,武汉市先后推出“三大新政”“留汉九条”等政策,截至今年10月,大学生留汉总数已超100万人。亲近武汉、心仪武汉、立业武汉、安家武汉,成为越来越多武汉青年的选择。他们因何留汉?如何将个人梦注入江城梦?他们在汉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何?

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汉就业创业的学子,了解他们在江城追寻梦想的故事。

海归回汉创业

感叹人才政策“贴心”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后前往海外深造,12年后又回到武汉创业,80后“海归”舒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吐露心声:“我是被武汉这所大学之城所打动。”

舒星是湖北人,在武汉大学度过了4年,就读于日本语言专业。毕业后,前去日本攻读硕士和博士,并参加工作。去年8月,他选择回汉。舒星说,目前创业项目是中高端教育咨询服务,促进中日高中生、大学生之间的教育学习交流。

他说,武汉在校大学生有100多万,还有数万的高中生,很多人都有海外留学的需求。回汉创业时,原本以为注册公司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结果只用了一周,就完成全部注册流程。“如果不是选择办公地点时自己耽搁了时间,注册的时间会更短。”

“落户比预料的还要简单。”舒星凭借大学生毕业证、学位证等有效证件和材料,很快办好了户口。他甚至都有些惊讶。“以前落户办手续,至少需要几个月吧。”舒星感叹,武汉市各级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不再有脸难看、门难进的现象,对大学生也是格外照顾。包括大学生入住人才公寓,享受租房补贴等,这些招才引智的政策非常贴心。

Zx907。wUhaNEwS.Cn

创业一年,舒星的公司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下一步,舒星准备以武汉为中心,将业务范围扩大到中部地区。他说,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都是教育大省,很多高中生和大学生都有到海外留学的需求,公司可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做好交流服务。

恩施留美博士

助力江城航天产业发展

去年,杨恺和张思嘉作为15对扎根武汉的新人之一,参加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江城之恋 家在武汉”专场集体婚礼。

杨恺和张思嘉都是恩施人。张思嘉去年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武汉,在某机关单位上班。她说:“在武汉上学期间爱上了这座城市,不知不觉已融入这里,武汉跻身新一线城市,发展机会更多。”

2015年,杨恺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后回汉。“因为研究领域是航空航天,恰好武汉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杨恺说,回到家乡在专业领域有所作为,感到十分幸运。现在他在华科航空航天学院任教,常组织学生到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实践教学,希望能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助力武汉航空航天的发展。

11月20日,杨恺在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专场活动中,作为新洲区引进人才,与北京中遥智图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将为该公司在武汉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能感受到市区各级政府对于人才的重视和诚意。”杨恺说,今年7月,武汉开启2019年度武汉黄鹤英才的申报。其中,面向特别优秀的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计划遴选500名优秀青年人才。他已通过单位举荐申报,目前还在审定中。

Zx907。wUhaNEwS.Cn

新婚的小夫妻

住进街道提供的免费房

“来到辛安渡是为了爱情,后来因为街道满满的诚意留下。”万睿开心地说。不少年轻人结婚,因为房子发愁,但对熊正鹏与万睿来说却不是问题。原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辛安渡街道,为考入红色物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免费的住房。

熊正鹏2016年从湖北工程学院毕业,一年后考上了辛安渡街道的红色物业工作。妻子万睿原本在光谷一家银行工作,为了陪伴熊正鹏,2018年也考上了这里的红色物业工作。虽然辛安渡街道地处偏远,但得知街道将为他们分一套“婚房”时,万睿颇为惊喜。

今年9月,领证的熊正鹏与万睿拎包入住新房。“我和丈夫的心安定下来,有了家的感觉。”万睿激动地说,街道分配的免费房都在同一栋,年轻人时常串串门、聊聊天,十分温馨。

辛安渡街工委书记肖毅说,辛安渡地处偏远、商业配套设施滞后,为了留住大学生,街道拿出还建楼的十套房免费提供住宿,让大学生们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房里的装修、家电也是街道掏腰包,花了10万元。”

肖毅介绍,2017年以前,一年要是能留住两个大学生就不错,但从2018年起每年都会有10名左右的大学生,考进辛安渡的红色物业工作。此外,辛安渡街道还拿出了9套还建房小居室,解决辖区内大鹏药业、钧安制药等企业人才住房难题。

学子北漂六年

携家人回汉落户

28岁的叶金涛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职北京小米总部一干就是6年,从普通职员成为中层管理人员,现在是小米信息技术部仓储物流技术部的负责人,负责北京、武汉两地的研发团队。

“刚开始是每个月到武汉出差一周,后来考虑到武汉第二总部的发展,亟需有经验的领导。与家人商量后,今年4月全家来武汉落户。”叶金涛介绍,妻子吴琳琳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目前是小米人工智能部武汉团队的成员。现在夫妻俩已在公司附近购房,在汉开启新生活。

再次回到武汉,他们觉得熟悉又陌生。叶金涛说:“武汉发展迅速,变化巨大,特别是交通的改善,地铁四通八达。市民素质也不断提高,服务行业的态度比肩一线城市。”来汉两个月后,妻子怀孕了,叶金涛感慨:“与妻子相识在武汉,又将在此收获爱情的结晶,他们与武汉的缘分更深了。”

工作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武汉本地人才的强大优势。他介绍,团队中有不少刚刚落户武汉的年轻人才,他们满怀热情、饱含真诚地投入工作,极具凝聚力、战斗力。“比如今年在做新的仓储管理系统项目时,原本至少需5个月完成,团队用1个月成功攻克。这是让所有人都震惊的速度。”

叶金涛夫妇并不是个例。11月18日,小米武汉总部大楼全面竣工的现场,6对夫妻或情侣作为一群“特殊的见证者”来到现场,其中不少都是从北京、珠海总部主动申请转调回汉的核心骨干。

两年多来,以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60多家知名企业,已经先后将总部或“第二总部”落户光谷,形成了席卷全国的第二总部现象。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在武汉这个“大家”相遇、相知、相爱,安下了自己的“小家”。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