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家门口的小公园,从何而来?

你家门口的小公园,从何而来?

10月7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在这个假期里,武汉人再次真切感受到了多年以来园林生态的成效。市区,郊区,大小公园纷纷可见出游的市民,人潮如织。

同样在10月7日,本地媒体报道,包括硚口区在内的武汉市多地,都正在加紧建设“口袋公园”。

之前,我们在《口袋公园兴起,武汉正在经历一次变革?》一文中介绍过“口袋公园”的历史源流,也在《武汉小区为啥有貉?二十多年生态建设敢为人先!》一文中大概介绍过新世纪以来武汉市的生态建设。具体到“城市园林建设”这个方向,则20余年之间,仍有一些故事可说。

来之不易的“园林城市”

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市政府提出“消灭荒山荒滩”,每年有计划组织社会各界到近郊荒山植树。彼时,全国的生态建设思路尚在摸索之间,武汉概莫能外。

武汉夏季酷热有素。1996年3月,市人大通过议案,实施“夏季降温工程”,以群众需求为标准,“多种树,多植绿”。当时,空调难言普及,这个工程目的性颇为明确。

NeWS907.wuHanEWS。Cn

1997年8月,武汉市园林工作者在大连参加全国争创“园林城市”的会议,见识到了北京、合肥、珠海、杭州等绿化先进城市的水平,印象深刻。大连归来,随即向市政府汇报,计划“用5年时间把武汉建成园林城市”,市领导极为支持。

不过,市里不少人还是有些顾虑,觉得目标过高:要建成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需达31%,绿化覆盖率需达36%,人均公共绿地标准需达7.5平方米。这意味着,武汉在5年内要新建、改建公共绿地1200多万平方米,约相当于7个中山公园。

当时,武汉资源承受能力有限,生态保护比较薄弱,人居环境较差,城市绿化的“历史欠债”较多,如何达标?

NeWS907.wuHanEWS。Cn

几经讨论,一位副市长考虑到创建的艰巨性,建议将创建目标设定为:5年“初步”把我市建成山水园林城市。“初步”二字一加,更符合客观情况,众皆释然。

之后,果如众人所料,创建园林城市的工作持续了7、8年,至2005年终有小成。

你家门口的小公园,从何而来?

小南湖公园

自1998年起,武汉市每年增加建设绿地240万平方米以上。2005年,经国家建设部卫星遥感核定,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1%,绿化覆盖率超过36%,人均公共绿地由6平方米增加到9.22平方米。

1998年武汉公园、街头小游园百余座。2005年,此类公共绿地发展到400余个。

2006年3月,在同台参评的省会城市中,武汉市得分第一,终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建公园,有经验,有教训

从1998年到2002年的园林城市“初步”建设中,武汉市采取的是“见缝插绿,快速添绿”的策略,在数年间新建、改建了近20座颇具规模的公共绿地。

到了2002年,新任市领导暂时放缓了园林建设。这一缓,并非不重视,恰恰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快速推进总结经验,打好基础。

次年初,市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超前视野,拿出现代化的绿色设计,推动园林工作提档升级。年底,遂有“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方案出台。

至此,武汉城市园林建设进入快车道,直至今日。其间,大型项目如东湖治理、江滩建设、沙湖改造等,牵涉万端,此篇小文难记其一鳞半爪。只说街头绿地建设,也是有经验,有教训,有故事可说。

上世纪末,全国曾流行“广场风”,各地仿效大连绿化广场建设模式,大种观赏草坪和大面积硬铺装。武汉的洪山广场的规划就受其影响。

不久之后,这种绿化风格在武汉的气候状况下,就显出了问题:夏天无荫,偌大广场,游人无地立足,只好又在广场上增种了50余棵大树,以为补牢。

NeWS907.wuHanEWS。Cn

同期建设的田田绿化广场、硚口体育广场则避免了此种弊端。

你家门口的小公园,从何而来?

硚口体育广场

田田广场位于黄浦大街与发展大道交汇处,叠山理水,遍植绿荫,在都市丛林中营造出园林意境。体育广场则在绿化空间布局上尽可能考虑绿地类型齐全,同时结合体育文化营造出具有特色的绿化景观。

建设“武汉特色”

NeWS907.wuHanEWS。Cn

自2003年起,市领导根据武汉有山有水的特性,强调用好城市的自然禀赋。为了解决多年以来武汉市民“有水不见水,有水不亲水”的问题,市里做了一个“一湖一景”的规划。

NeWS907.wuHanEWS。Cn

这其中,既有东湖、沙湖这样的大规模治理改造,也有对北湖、鲩子湖等中小湖泊的治理。一些小的湖泊公园,尤其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比如,江汉区的菱角湖公园,在2008年,某房地产企业提出要把公园那块地买下来,搞统一开发。

这家企业,曾在沙湖改造中凭借其财大气粗的强势地位,对武汉的城市规划颐指气使,连省市领导一致认可过的规划方案,都被其施压修改。

你家门口的小公园,从何而来?

菱角湖公园

当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武汉市的融资遇到一些困难。但相关领导仍坚持,“现在不是你给多少钱的问题。按照规划,这个地方只能是公园,不能是别的。”

该企业提出,“我拿钱,你去另一个地方建公园。”

该领导表示,“我这是整个城市结构的需要,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区域的一个通风道,这个区域的老百姓能够享受。你把它弄到其他的地方以后,对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公平吗?”

就这样,菱角湖公园保留了下来,周边区域照样开发建设了,市民很高兴。

据该领导回忆,小型的水上公园,如西北湖小公园、小南湖公园,武汉市在这上面花了血本。这些地方拆出来,往往都是商业繁华的重点。市里面不搞商业开发,搞公益性的“五小”,市民特别开心,反应特别好。

所谓“五小”,指的就是“街头园林小品、小森林、小花园、小游园、小公园”。今日所说的“口袋公园”,大体思路与之相仿。武汉老城区改造,改一片,少一片,能拆出一块小小的空地来,弥足珍贵。

“哪怕就是两三亩地,你做个绿化节点,全市加起来几百个,老百姓出门见绿,300米一个小园林,500米一个小公园,走几步就能入园游玩一下,这不就是武汉特色么?”

在十几年的坚持之后,今日武汉市民,想必都能感受到这个“武汉特色”之美好。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5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