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城市记忆,也给楼市降温

每当看到欧洲那些各有特色的美丽城市,很多人都会感到遗憾,因为我们很多城市虽然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是大同小异,缺乏特色,更缺少历史感和文化韵味。 客观地说,我们国家近几十年来发展太快,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不论是公共设施还是私人住宅,相比几十年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人进入城市,在更宜居的环境里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也有遗憾:很多城市的记忆逐渐湮灭,小街小巷越来越少,古旧房屋多被拆除,很多老树被砍伐,甚至于山被铲平,湖被填平,取而代之千篇一律的高楼。 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来讲,城市中心的土地是稀缺资源,应该最大化利用。提升土地单位面积的商业和居住功能,有利于人力资源集聚,降低交通、交流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城市能级。 说到这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很多科幻电影中的画面——高楼高到就像一根根柱子直耸云霄,地面密密麻麻全是房屋,看不到公园绿地,甚至少有宽阔道路,人们乘坐各种飞行器在高楼缝隙之间穿梭——未来城市就是这样吗? 太压抑了。没有多少人想在那样的城市生活。 我们的城市当然没有这么极端。实际上追求效率也是有限度的,过犹不及。美好、舒适、宜居的城市才能真正吸引人们居住,才能良性发展。当下的城市更新也不仅仅只追求土地利用效率,除了越来越高的楼群,也新建了很多宽阔的道路、广场、公园。 但是,有些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审美素养,执迷于追求城市建筑高、大、新,不尊重城市历史,热衷于大拆大建、大搞形象工程,过于依赖土地财政,为GDP增长大搞房地产开发。 8月10日,住建部公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立即引起极大关注。通知说,城市更新出现过度房地产化倾向,必须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 具体规定包括: 严控大规模拆除,老城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 严控大规模增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 严控大规模搬迁,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 通知还规定,要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 很显然,这个规定正式实施后,将有助于城市保留尚存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极大缓解人们对城市记忆快速消失的焦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它还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极大影响。 老城区大拆大建,一直是房地产行业重要的发动机。老旧房屋拆除,让原住居民和租房群体产生购房或者租房需求,补偿资金又提供了一部分购买力;中心城区新建房屋,又吸引较高收入群体,制造了新的购房需求;中心城区房价相对较高,又拉升整体房价,助长房价上涨预期。 显然,住建部这个规定不仅是为了留住城市记忆,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应是房地产市场调控。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升级。“三道红线”降开发商的金融杠杆;“两集中”以及最近各地的补充规定,希望能降地价、稳预期;而从现在起禁止大拆大建,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处着手,有望更大力度给房地产市场降温。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5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