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武汉的胜利之夏

76年前,武汉的胜利之夏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14日,武汉设立“受降堂”;9月18日,曾在湖北不可一世的日寇低头缴械,在此签下投降书。

这扬眉吐气的日子,铭刻在老武汉人的记忆中。

武汉人欢庆胜利

在抗战胜利前数月,武汉人民反抗日趋激烈。当时,汪伪政权在武汉的大小机关,其职工纷纷自动离职,有些举家离汉,逃往黄陂、孝感、蔡甸等地。

1945年3月,汪伪政权派叶蓬担任“湖北省省长”兼“武汉绥靖主任”,此时全汉口上下,伪政权所有的工作人员仅剩约200人。叶蓬每周一训话,要求员工不要离职。到了5月份,工作人员已仅剩百余人,汪伪政权在汉口陷入瘫痪,武昌情形也与此相仿。

76年前,武汉的胜利之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当天,由于日寇的新闻管制,大多数武汉人未能得到确切消息。但街面上的日本兵消失了,换成了伪“二十九军”的部队,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之后数日,三镇上下渐渐实锤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胜利。

ZX907。wuhANeWS.Cn

鞭炮店前不知何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各个杂货店里的鞭炮很快被抢购一空,人们还在到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鞭炮。

起初是零星的鞭炮声,很快,锣鼓敲起来了,江上轮船的汽笛声响起来,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们涌向街头,互相拥抱和道贺,一起欢呼“鬼子投降了”、“我们胜利了”、“再也不是‘亡国奴’了”。

在敲锣击鼓、鸣鞭高呼的气氛中,人们把积压了多年的苦难、伤痛、仇恨和渴望都在胜利的欢呼声中一起迸发出来了。茶馆、酒楼、街头、巷尾,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吐气扬眉的笑容。

ZX907。wuhANeWS.Cn

青年学生们举旗上街游行,呼喊着日夜翘首以待的一句话:“天亮了,胜利了!”很多上了年岁的老人,打来白酒,把酒当歌,开怀畅饮,许多家庭给自己初生的孩子取名叫“胜利”、“抗日”等。

一位在汉江上摆渡的老船夫,大声向过往的行人吆喝:“老本(当时对日本的蔑称)投降了,过河不要钱!”他使劲地把船从汉阳和汉口之间一趟趟地来回划动,让人们赶紧把消息传到那些还不知道的人们中去。

76年前,武汉的胜利之夏 ZX907。wuhANeWS.Cn

晴川阁与四川会馆

曾任《武汉文史资料》主编的萧志华这样回忆:“那一阵子,几乎天天都见到集会、街头宣传演出,听到鞭炮声、锣鼓声、汽笛声。就连我生活的所在地汉阳,在没有电灯、没有戏院的情况下,还在古晴川阁旁边的四川会馆里,点着汽灯,连演了好几天戏。”

受降堂见证胜利

1945年8月下旬,武汉人真的是不惧风险,庆祝胜利。因为,当时在汉日寇还企图垂死挣扎。

8月17日至19日,就在武汉人民欢庆胜利的同时,日军汉口联络部部长福山召集了在汉日伪军政头目,在五花宾馆开会,声称仍有“可供10万人使用5年的物资给养”,要求武汉各地日伪军集结起来,进入幕阜山区打游击,以此来和蒋介石政府谈条件。

之后,日本天皇听闻驻汉日军拒绝投降,派出特使来汉,结束了这场闹剧——笔者以“闹剧”呼之,因为此类表演,在日本历史上不胜枚举。

8月21日,中国政府指定孙蔚如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负责接受湖北武汉、沙市、宜昌地区日军投降。

ZX907。wuhANeWS.Cn

8月30日,孙蔚如命令谢士炎少将率通讯兵、宪兵及随军记者48 人飞抵汉口,设立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前进指挥所,行使指挥一切权力。

9月16日,前进指挥所将受降命令(修正本)交日军冈部直三郎大将,命令其9 月18日下午3 时在汉口中山公园受降堂投降。

76年前,武汉的胜利之夏

今日之“受降堂”,配色似乎与历史上小有出入

受降堂,原名“张公祠”,是张之洞小儿子张仁蠡所建。

1939年4月20日,张仁蠡出任伪“武汉特别市政府”市长。半年后,他在汉口中山公园内的体育场内建起了一座张公祠,自己题写祠名。祠内供有张之洞的牌位和张之洞照片,以及历代牌位家谱。每到张之洞生辰忌日,以及清明、春节等节日,在武汉的日、伪头目,必到张公祠来祭祀、凭吊。可怜张香帅一生为国,身后竟有此大辱。

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到达武汉后,选定张公祠作为受降地址。他令士兵将祠堂重新粉刷为鲜亮的鹅黄色,“受降堂”三字则金光灿灿。

据武汉市原政协委员商若冰回忆,9月18日受降当天,中山公园四周围满了群众,都想亲眼目睹一下日寇的末日丑态。

76年前,武汉的胜利之夏

受降堂内展现当年现场情形的蜡像

史载,日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携幕僚前来投降时,手握军刀一把,可能是想依古礼“献刀示降”。中国人没给他表演的机会,守卫在受降堂台阶前的少将蒋虎杰快步上前,从冈部直三郎手中把战刀夺下。

下午3点多,冈部直三郎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山公园围观群众一起放起了鞭炮,现场欢声笑语。日军投降签字代表离开公园后,群众自发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街道两旁人山人海,许多店铺门前都张贴着庆祝胜利标语。人们燃放着鞭炮欢庆胜利,直到深夜。

日本人卖热干面

ZX907。wuhANeWS.Cn

日本投降后,有数万日军俘虏和日本侨民暂留武汉,等待遣返。期间,日军战俘被组织起来,上街义务劳动——拿着木桶、扫帚,通阴沟,扫马路。清扫半天之后,即集体返回战俘营,次日复至。

沦陷期间趾高气扬的日本侨民,此时也低眉顺眼,从三镇各处返回汉口原日租界一带,摆起许多小摊,卖布头、卖过早。摊位之上都张贴大字标语,“欢迎大中国人”、“欢迎武汉人”之类。

当时,有一种日本人卖的过早食物,较为引人注意,回忆者不知其名。

“一大圆形平面铁锅,直径如同小圆桌之直径,此平面锅有数十个园形之凹洞,如同醋碟大小。日妇即将调好之鸡蛋面粉糊浆注入小凹洞糊浆中, 只注入总数之一半, 再将另一半用小锅铲铲起, 盖在置有赤豆泥之糊浆上, 再加微火,顷刻即熟。”(从描述来看,似为日式甜点“铜锣烧”。)

76年前,武汉的胜利之夏

此外,胜利后的武汉人发现,日本人不知何时已经把武汉最著名的特色小吃“热干面”学去——日本侨民中有些人摆摊卖热干面,从摊子的形制到热干面的做法,均与武汉本土产品无异。

这些滞留武汉的日本侨民,后来逐渐被遣返,前后历时颇长,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完成,此为后话。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5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