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武汉“七月半” 敲锣示众做善事

旧时武汉“七月半”

zX907。WuhaNEWs.cN

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七月半”。这在老年间,是个和清明节相提并论的重要节庆。

按传统的说法,中元节重点有二:一是祭祖,主要表现为烧纸钱;二是布施,主要表现为放河灯。在武汉的传统里,这个日子尤其重要,因为这是每年给祖宗送“年金”的唯一节庆。

“终岁何曾祭祀供,中元包袱万家同。鬼如求食应伤馁,此地休来做祖宗。”

这首出自清代《汉口竹枝词》的小诗意思是说:在清代的武汉(主要指汉口),老百姓平时在任何节庆都不祭祖。只有到了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用金纸包成大号元宝,写上去世长辈的名字,一次性把一年的份额烧过去,称为“烧包袱”。这首诗的作者对此习俗颇为愤愤不平,认为这种支付方式对祖先很不友好。

清代的汉口,商业极其发达,大部分人日常生活高度商业化,所谓“九分商贾一分民”,对于大额支付、金银兑换、款项合并之类概念非常熟悉。推己及人,汉口人祭祖之时,不免假设彼岸世界同样商业手段便利,所以在中元节“一次把够,平时您家莫来找我。”

时至今日,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动,武汉人在祭祖时也不像过去那么吝惜时间了。“七月半”以外的一些节庆里,也有各类慎终追远。

“盂兰盆会”或为源头

近代以来的中元节,其实是个大杂烩,混合了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等不同元素。

zX907。WuhaNEWs.cN

从先秦开始,按《礼记·月令》的说法,七月就是祭祀之月,包括祭祀门神、天子尝新、处决罪犯等内容。一般来说,七月里最重要的节庆是“立秋”,事关农耕。同时举行的祭祀门神,则已经有了“驱邪避鬼”的涵义在内。

直到魏晋,七月祭祀中,除了“立秋”的日子比较明确,其他节庆内容都没个准日子。但是,随着南北朝佛教传入,公元538年,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萧衍首度明确把七月十五设立为“盂兰盆会”,创立出这个新的节俗。

zX907。WuhaNEWs.cN

“盂兰盆”这个名字,很容易联想到和尚们化斋用的饭钵。事实上,这是个类似“可口可乐”的音译词,原文是梵文的“Ulam-bana”,前人将其译为“救倒悬”。其中,“盂兰”指“倒悬之苦”,“盆”则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奉此具,可以解救亡亲的倒悬之苦。

旧时武汉“七月半”

据《释氏元帖》说,梁武帝在七月十五准备了一堆“盂兰盆”,用来在佛前上供。《荆楚岁时记》还提到,他要求全体僧道百姓都制造类似的盆子,在“盂兰盆会”这天用来礼佛。

隋唐时佛教得到空前发展,盂兰盆会这个节庆变得更为奢华,所上供品、器物都富丽堂皇。唐代宗曾耗费百万(铜钱)做了一个带有黄金和翡翠的“盂兰盆”,用来给先人烧纸钱。大概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原本被用来盛放各类供品的“盂兰盆”,开始转化为后世熟悉的烧纸钱的铜盆、铁盆。

商家捧起中元节

就在唐代人以奢华的方式诠释佛教概念时,道教的“中元节”也随之兴起,巧得很,也是“七月十五”。

zX907。WuhaNEWs.cN

按照南北朝时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的说法,“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辰。”地府赦免囚徒饿鬼,道士做法事普渡孤魂野鬼。

为了把“救赎”的思想跟中元节绑定,道教还特地把儒家的圣人帝舜请来做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史载,舜是黄帝的八代孙,母死后父再娶,继母生了儿子象。全家人都很不待见他,设计要把他害死,但是他屡次逃命成功,还以德报怨,仍然孝顺生父和继母。舜后来在历山耕作,在雷泽网鱼,在河滨制陶,人们追随他,他的孝举逐渐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并禅让帝位给他。

因为道教把舜变为道教大神,而舜事亲至孝,所以中元节又叫“孝子节”。

这种以“孝顺”为导向的说法,跟佛教中“盂兰盆会”的起源故事“目连救母”非常相似。由于文献时间接近,二者之间到底是谁蹭谁的热度,至今尚无定论。

旧时武汉“七月半”

蒙古彩绘“目连救母”画卷

从唐末到宋代,“中元节”的名称大体上取代了“盂兰盆会”这种说法,其中宋代商人或许起到了重要作用——任何时代的商人都会努力把一切节庆变成购物节,非只今日。

自北宋开始,“中元节”出现了买卖冥器、冥币、鸡冠花等内容,也出现了一系列“中元节指定食品”的概念。多样化的购物选择、主题餐饮,显然比之前单纯制作盆子,能带来更多商机。

最后,随着宋室南渡,北方中元节的仪式和南方的民间祭祖彻底融合了起来,为近代直至今日的“中元节”定了型。

旧时武汉“七月半”

定都于江南水乡之后,宋代出台官方规定,要求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放焰口。这个传统在明清时,仍可见于北方城市,如今在北方已不常见。但在湖北、武汉,则一直保持到近代乃至当今。

敲锣示众做善事

“瑜伽焰口放中元,尺五长幡大路边。一下锣声灯一盏,果然陆地涌金莲。”

虽然老武汉一年只愿意给祖先发一次年金,但从《汉口竹枝词》来看,中元节放河灯这间事情,是一点都不含糊的,极其高调。不仅放灯的时候路边要扯起长幡,而且每向河里放一盏灯,还要鸣锣一声,生怕阴阳两道的兄弟们不知道自己在做善事。

旧时武汉“七月半”

传统的“放河灯”常常是一片区域、一个寺庙的信众相邀一起漂放,此时,河面万盏灯火,连绵数里,五光十色,映照夜空。同样是《汉口竹枝词》里,描写了老武汉放河灯的壮丽场面。

zX907。WuhaNEWs.cN

“小河齐放水灯红,整整斜斜水面风。忽遇回流旋不定,万星明灭乱云中。”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5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