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保第一人”蓝蔚逝世

“武汉文保第一人”蓝蔚逝世

8月3日下午,武汉博物馆发布讣告称,武汉博物馆(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离休干部、中共党员、原顾问、文博研究员蓝蔚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95岁。

蓝蔚,1926年出生,辽宁岫岩人。据武汉博物馆馆长王瑞华介绍,蓝蔚是全国颇有影响的考古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同时也是武汉文物保护工作奠基者,被誉为“武汉文物保护第一人”。

发现盘龙城

nEwS907.wUHANEWs。Cn

1949年4月,蓝蔚参加安东省文工团,随军南下来到武汉,先后在武汉军管会文教接管部文艺处、武汉市文化局等处工作,之后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第二期培训。

1954年,蓝蔚完成考古培训班的学业回到武汉,听闻在距姑嫂树几里地的黄陂府河北岸有一处古城址发现文物。蓝蔚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和同事游绍奇踩着自行车从汉口江边出发,于一片芦苇中找到那处夯土筑建的城墙。城墙的东西北3个方向的墙土已被防汛取走,仅存南面的一条城墙较为完整。他们没带皮尺,以步子量出它的长度。

“武汉文保第一人”蓝蔚逝世 nEwS907.wUHANEWs。Cn

盘龙城遗址

蓝蔚根据所学到的考古知识,在古城遗址勘察测绘城址规模,采集陶片、石器等文物标本,之后在《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4期发表了有关盘龙城遗址发现的考古报道,初步判断这是一座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城。

鉴于遗址发现的重要性,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盘龙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组织有关专业队伍的系列考古发掘,认定此处为商代早中期的古城址,并以城址相邻的盘龙湖重新命名为“盘龙城”,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EwS907.wUHANEWs。Cn

随着盘龙城商代古城遗址的确立,武汉的建城历史由此而推至3500年前。

两座佛塔,一份专注

发现盘龙城之后,蓝蔚又参加了一系列武汉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包括对龙泉山明代楚王墓群的考察、拆迁首义路铁佛寺、迁移红色战士公墓和鲁肃墓等。

这其中,蓝蔚主持的最重要的迁移项目,可能得数“两座佛塔”——元代“胜像宝塔”和宋代“无影塔”。

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即将开工修建,蓝蔚带队上蛇山保护那些需要迁移的历史文物,其中,一眼可见的就是蛇山上的“胜像宝塔”。

nEwS907.wUHANEWs。Cn

胜像宝塔,俗称“孔明灯”,建于1343年。这座宝塔的形制独特,属于早期佛教建筑“窣堵波”(Stupa),多见于印度、尼泊尔、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西藏,在中国内地较为少见。

“武汉文保第一人”蓝蔚逝世

蓝蔚绘制的胜像宝塔立面图

拆迁工作进行了一个多月,蓝蔚和同事们从塔内发现了石幢和舍利宝瓶,并由现场考察结果,推翻了之前长期流传的“元世子墓葬”这一说法。此外,蓝蔚通过对宝塔上文字、图案以及制作工艺的考察,确定了胜象宝塔之前一直含糊不清的修建时间。

“武汉文保第一人”蓝蔚逝世

吊车搬运胜像宝塔上最重的一块石头

当时,胜像宝塔已历600余年风雨,砌塔的石料因自然磨蚀,出现了许多裂纹,镌刻在石面上的花纹和梵文多已模糊不清。复原重建时塔面仍出现许多缺损,要恢复原貌需进行十分细致的修补,工作量很大。蓝蔚与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研究修补方案,尽可能使它完好如初。

除此以外,拆除清理奥略楼等遗迹时,蓝蔚保留了许多相关原始资料,为日后重建黄鹤楼打下了文献基础。

1962年,省市文化局决定拆除移建出现了倾斜开裂的无影塔,同样由蓝蔚带队。

无影塔,又名兴福寺塔,原址在武昌中南民族学院老校园内(现省军区),高11.25米,底部直径为4.25米,八面四层。全塔以石块垒砌而成,建筑形式特殊。塔的每层都有小龛,龛中嵌有罗汉、天王、力士等姿态生动的石刻浮雕和花草纹饰,大多因年久风化模糊不清。此塔本身刻有纪年,证明这座塔原建于南梁时期,于1270年重建,是武汉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武汉文保第一人”蓝蔚逝世

今日的无影塔

拆迁复原无影塔的工作极为精细。工作者需要将塔上的每一块石头编好号,记住它摆在什么位置。首先是把外围一圈的石头编号,搬开;再给第二圈石头编号,搬开,每一圈一个图,确保摆回去的时候,每块石头都在原位置。

无影塔的复原工作于1964年4月竣工,工程非常成功。由于蓝蔚和其他工程人员细致入微的工作,使这座古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洪山上的重要景观。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5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