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床的妙用解读武汉

人们说,旧时武汉最为精彩的风景不在白天,而在日落之后……

民俗壮歌,乘凉奇观,全赖竹床之功。

竹床有恩于武汉人,武汉人爱竹床。

如果有人以为竹床只是用来乘凉睡觉的,那就太低估武汉人的智商和创造性了,物尽其用,聪慧而富有开拓精神的武汉人将竹床的妙用演绎到了极致。

竹床娱乐舞台

小街窄巷鼓皮房,

竹床上面最好玩。

白天,孩子们在竹床上写作业,玩抓子、拍洋画,下棋、打牌等。伢们疯起来,还将竹床当舞台,有跳上跳下,翻跟头,玩倒立的,有在上面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的,尽情尽兴,只要不弄坏东西,大人一般不会干涉。

一到傍晚,夜饭吃罢,竹床之上,好戏连连看。有讲故事的、谈家常的、传新闻的、说时事的;也有斗闪法(开玩笑,这个词源自青楼,嫖客与妓女打情骂俏谓之斗闪)的、发牢骚的、听收音机的、哄小伢的、拉胡琴的、吹牛的、哼戏的、打牌的、下棋的,看娃娃书的,一一展现,各得其所,也各得其乐。

再热的天气,也改变不了武汉人的豁达与乐观。

从竹床的妙用解读武汉

竹床、小牌、笑容 (郁胜文 摄于汉口苗家码头88号、2001年8月)

竹床餐桌

ZX907。WUhaNEws.CN

ZX907。WUhaNEws.CN

小巷里,多数人家的晚饭是在外面吃的,这时候上班的人都回来了,饭菜要好一点。屋里闷热像蒸笼,外面再热,总要空透一些,偶尔来阵“穿堂风”,则赛过吃肉喝汤。

竹床就是餐桌,一家人一围,其乐融融。老酒麻木们离不开白酒,也不讲究下酒菜,天气再热,每天也要“抿”它几口,哪怕是略带点苦尾子的苕干酒。

北方农村“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里则是“竹床小酒堂客伢,除了神仙就是他。”

从竹床的妙用解读武汉

竹床小酒堂客伢,除了神仙就是他(资料图片)

竹床棋社

三五张竹床,七八副象棋,建个流动棋社足矣。

旧时娱乐形式少,民间有很多象棋爱好者,平时相聚没地方,现在有了竹床棋摊,好了,以棋会友,消夏乘凉,两不耽误。

不过,来此鏖战,要掏点小钱,一毛钱一盘,由对阵的输家出。至于赢家,主要是过个瘾,不图赢钱,当然也可另外约定输赢价格。棋摊老板那份是不变的,弄得好,一个月可搞它个五、六张“麻脑壳(十元大钞)”,这在当时是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的。

从竹床的妙用解读武汉 ZX907。WUhaNEws.CN

竹床棋社,以棋会友 (资料图片)

竹床商铺

家门口摆张竹床,卖点小杂巴什。莫笑赚得少,聚沙成塔,“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有不少大老板,就是靠此起步,最后才把生意做到了五湖四海。

旌德小巷有个郑举选,人称“麻瞎”,他几次因投机倒把罪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1979年6月30日,郑举选从号子(牢房)里放了出来,为了生活,只好战战兢兢地延续着以往的“地下工作”。

好在不久,即1979年11月,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率先恢复,103人成为首批个体经营者。从地下转移到地上,郑举选是最后一个拿到营业执照的,办证费15元,还是找别人借的。

谈不上什么商店柜台,他就在家门口摆了张竹床,开始“盘扣子(做扣子生意)”。虽然眼睛不大对光(去声),麻瞎却是个生意精,门路狂,别人形容他“蚂蜒子(蚂蚁)爬大士筲箕上———到处都是路子。”缝纫用针,一分钱一根,他一年能卖出1亿根;打火石,一角钱一粒,他一年能卖出2吨。不几年,他便成了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

低颜值,多磨难,有残疾,没有多少本钱的麻瞎,凭借自身的努力,抓住了时代的翅膀,腾飞上天,变为名噪一时的“盲侠”。

ZX907。WUhaNEws.CN

像郑举选这样的个体户,汉正街还有很多,小小竹床,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发源地。

从竹床的妙用解读武汉

介绍麻瞎郑举选的宣传片 (网络资料)

竹床餐馆

计划经济时期,武汉餐馆少,营业时间也短,随么什要票还不说,晚上到处一抹黑,想找个地方宵夜都不容易。改革开放,大旗一摇,一些以夜营为主的路边食摊便一下子火爆起来。

摆几张竹床,放几把“杌支(wú zī,小凳子)”,搭块铺板当案板,炉子一捅,铁锅一架,竹床餐馆宣告营业。

武汉人爱吃也懂吃,也会吃。小小路边竹床摊,荤有鸡鸭鱼肉,青蛙螺蛳,鳝鱼螃蟹等,素有时令蔬菜、干子豆腐、花生毛豆等,还有大铞子煨的排骨藕汤,小罐子炖的八卦汤,鸡汤,以及各色透味卤菜,炸臭干子、炸藕圆等。酒品也齐全,啤酒、红酒、白酒都有,还有靠杯酒。

有种打酒工具,武汉人叫“彀子(够子)”,也叫酒吊子,有不同的计量规格。那些年,好一点的瓶装酒不好买也买不起,想喝点好酒怎么办?老板们便将整瓶的酒拆零卖,没有彀子,就用一两二两的小酒杯来量酒。靠酒杯量酒,就叫靠杯酒。

本埠名酒“小黄鹤楼(清香型白酒)”售价一元三角五分,坊间戏称“幺三五”,开瓶零沽,每两价在一毛五到一毛八之间;“大黄鹤楼(特制汉汾酒)”要贵一些,每两零售价在二毛五到二毛八之间。老板们保个本,不靠靠杯酒赚钱,主要靠它吸引生意。

卖家和买家,都比较实诚,不玩巧,绝无掺水、搞假之事。一瓶酒,一次喝不完,打声招呼,下回再来,还跟你家留倒。可以讨价还价,但信誉无价。

从竹床的妙用解读武汉

竹床餐馆 (资料图片)

照明仅靠路灯是不够的,还需自备灯光。交流电源那是很不好找的,蜡烛不好用也用不起,一般是马灯,条件好的用汽灯。还有一种电石灯,老辈人忘得差不多了,年轻者根本不知道此为何物?所谓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块状固体,它与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是可以燃烧发光的。

电石灯都是自己做的,像把小铁壶,壶身长长的,壶嘴细细的,加水以后,乙炔气从壶嘴冒出,火一点,就会发出灿白的亮光来。如果电石不纯,就会发出嘶嘶的响声和臭味,因此有人叫它“臭瓦斯”。

电石无处买,一般都是从单位“顺”出来的,公家的人,公家的东西,点吧点的往屋里拿,那时候不叫“偷”叫“顺”。自己用不完,有时还送人。过去停电多,即便不做生意,这电石灯,居家过日子也是用得着的。

有段时间,铜人像磨盘四周,竹床餐厅如星落如棋布,还有那四处闪烁的电石灯。

ZX907。WUhaNEws.CN

消夏露宿的工具,家庭娱乐舞台,饭桌,棋社,商铺,餐馆………

曾经的生活秀,消逝的圆舞曲。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些故典传说:神农氏的搭架梯,尝百草,楚人祖先的“筚路蓝缕”,楚王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屈原大夫的“虽九死其犹未悔”……

还想起了一些词语:坚韧、忍耐、顽强、执着、倔强、踏实、机智、敏锐、聪慧、创造、自信、乐观、豁达……

武汉有个方言词“争赢手”,现在很少人用了。愚以为“爱争赢手,勇争赢手”,这正是我们这个家园,这个地域群体的集中特征。

随着电扇和空调进入寻常人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竹床阵在武汉渐次消失,溃不成阵,现在更是只能偶见零星了。

竹床阵没有了,那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观消逝了,而随之孕育的时代品质和人文情怀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4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