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磊磊:在伦敦画雷锋的人

大英博物馆里人来人往,一幅巨大的毛笔绘制的雷锋画像正在展出。有趣的是,这个中国人熟悉的人物头像却嫁接在一个兵马俑的身体上。两个相距千年的战士以如此奇特方式组合在一起,其产生的梦幻效果就像杜尚给蒙娜丽莎画像添上了胡须一样引人深思

nEws907.wUHaNEwS.cn

之前,这幅超现实主义的雷锋画像曾出现在大英博物馆的东方馆,陈列在流失的中国古画《女史箴图》的旁边。策展人把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中国画排列在一起,是想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雷锋深邃的目光望着前方,似乎困惑不解

大英博物馆里的雷锋画像,旁边是《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里的雷锋画像,旁边是《女史箴图》

2018年2月我曾去拜访这幅雷锋画的作者曲磊磊。曲磊磊是1979年掀起过轩然大波的星星画展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星星画展被认为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展。那场轰动一时的画展在举办了两届之后戛然而止,其参与者就像流星散落四方。通过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的这幅雷锋像,我看到了曲磊磊的名字,得知他1985年就来到了英国,30年来一直“隐居”在英国画雷锋。

曲磊磊家在温布尔登,就是举办网球赛的地方。他在乡下还有一处画室。只有离开才能看得更清楚。三十年来,在远离故土的遥远地方,画家对个人及民族的心灵史进行了一次长久的凝望。

曲磊磊1951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曲波是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母亲是一名医生。曲磊磊从小学习古诗词,跟随名家得到了很好的绘画训练。1961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当时正在北京读小学的曲磊磊对雷锋“崇拜地不得了”。他成为了在学校黑板报上画雷锋像的不二人选。那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一张雷锋标准照片,手握钢枪,目视前方,背景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甚至很多人觉得少年曲磊磊的长相和雷锋有相似之处。这让他感到骄傲。

“从小学开始画雷锋,到现在都不知道画过多少了。”曲磊磊说。他旺盛的表达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雷锋精神所倡导的“艰苦朴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待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爱憎分明”等话语,深深影响了曲磊磊,不光成为他的行动指南,也深刻改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曲磊磊认为,“雷锋是20世纪最后一个英雄。”

曲磊磊画的雷锋,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曲磊磊画的雷锋,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

等到更多的历史真相浮现,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雷锋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是当时被神化了。雷锋精神成为了指导人们如何做事做人的参照物,一种标准化人格的榜样。多年以后曲磊磊反思这段历史发现,雷锋身上集中了领袖希望人民所具有的品质:忠诚无私、做一名听话的好战士。

在动荡年代,这个从小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成长的少年也未能免于冲击。文革开始了,因为曾经议论过江青,曲磊磊遭到了红卫兵毒打,其中打他的一个人还是以前的朋友。他带着受伤的身体回到家里,妈妈一边给他上药一边哭,泪水滴在曲磊磊的脖子上。这一幕被曲磊磊用画笔记录下来。

为了逃避冲击,曲磊磊跑去东北海林做知青,就是父亲在林海雪原剿匪的地方。1969年他又去当兵,当年的黑材料如影相随,翻来覆去一直审查了两年。苦闷的时候,他时常一个人在部队驻地的易水河边散步,靠画风景写生排遣。1971年他转业回地方,两年后去了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做了一名照明工。

1971年发生的林彪事件令曲磊磊震惊。学习雷锋就是“亲密战友”林副统帅策动的。曲磊磊在一个充满献身精神的年代成长,随时准备赴汤蹈火,去解放全人类。自从文革发生,除了美帝和苏修之外,突然间自己的父母,甚至自己,都变成了阶级敌人。他对阶级斗争的灌输教育产生了怀疑,到底谁是敌人?之前的世界观开始动摇了。

nEws907.wUHaNEwS.cn

1976年唐山大地震尤其令他受到冲击。曲磊磊作为电视台工作人员,前去拍摄抗震救灾。白天采访拍片子,晚上没事就在账篷里画画。面对满目疮痍和生与死的冲击,有一股冲动想要诉说。中国经历了10年动乱,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受到波及,一切仿佛都被摧毁,而未来仍不知方向。曲磊磊随手在笔记本上勾画,一幅幅黑白线描记录了他的内心世界,“一滴眼泪滴下来变成河,然后一个流着血的地球,脚踏野花的铁蹄,随着自由的风飘起的头发。就这么一张一张像流水一样画出来了。哎!我当时觉得特别痛快,有了一种说话的方式。其实这就是走向艺术表现自我内心渴望的第一步。”

动乱结束,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曲磊磊和周围的年轻人聚集到当时刚创刊的《今天》杂志的周围。他后来给《今天》画了一些插图。曲磊磊第一次去《今天》参加文学聚会是和食指一道去的,他结识了北岛,杨练,江河,芒克,黄锐,马德升,阿城。当时《今天》的美編黄锐和马德升、钟阿城在准备画展,曲磊磊、王克平等人也加入进去,“画展的名字想了好多,王克平说,叫星星怎么样,大家都觉得不错。”

关于那场画展的意义,如今很多文章都做了回顾和总结。从50年代一直到文革,中国艺术基本遵循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并在文革期间走到极端,千篇一律。这引起了年轻人的不满,他们反对教条,强烈希望挣开枷锁,明确提出了艺术自由的口号。

如今回忆星星画展,曲磊磊会轻描淡写地说,“只是一群年轻人追求个性。”

星星画展时期的曲磊磊站在自己作品前星星画展时期的曲磊磊站在自己作品前

星星画展并没有发展下去,就像是一次未完成的启蒙。星星画展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但却不是历史的改变者。参与星星画展的很多人后来都去了国外。曲磊磊1985年来到了英国。也许这是一个必然。开始只是起步于对西方艺术的简单模仿,如果继续探究下去,必然要去追溯这一切的源头。

现在曲磊磊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腹地,两眼茫茫,就像父亲曲波创作的深入匪穴的杨子荣一样孤立无援。在伦敦一切以生存为要务。他一开始在妹妹的公司做打字员,后来做过街头画家,画一幅头像挣7.5镑,然后教中文、教画画,只要能挣钱的事情,一律先应下再说。后来一位在美联社工作的老太太在家中为曲磊磊举办画展,帮助他推销作品,最贵的一幅画卖了3000镑,逐渐缓解了生活的窘境。

在英国,曲磊磊对西方艺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考察。他展示在伦敦完成的人体画,虽然是用毛笔画的,但具有油画的质地,光影和结构都很讲究。传统中国画是不讲究解剖和透视的,“西方艺术为什么人体画这么重要?其基础是解剖和科学,体现的是对生命的重视,对个体自由和价值的歌颂,因此也必然发展出与此相符的社会形态,比如保障自由和平等观念。”曲磊磊说。

回过头来看中国,曲磊磊发现,从秦国的标准化到朱子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中国历史追求的是大一统和集体主义,逐渐形成了另一种发展脉络和文化基因。

nEws907.wUHaNEwS.cn

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大庆,曲磊磊看了电视直播,看到陕西省的兵马俑方阵时勾起了回忆。七十年代在电视台工作时,他曾经下到坑道近距离拍摄兵马俑。

他看到出土的秦朝箭簇仍然十分精美,可以想见秦朝的工艺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度,无论是车同轨书同文,还是兵马俑工艺的标准化,既是国力统一强盛的象征,也是一个集权王国的制度化人格形成的开端,“秦朝的士兵们,生为帝王拼杀,死了还为帝王殉葬。”在第二届星星美展之后,曲磊磊画过一个“兵马俑”系列,包括“觉醒”和“龙的后裔”。他把自己和兵马俑画在一起,但他是睁开眼睛的,寓意在历史长河中隐而不见的个体开始觉醒。

在他离开中国的这些年,中国取得了耀眼的发展成就。如今兵马俑成了代表中国辉煌文明的一个符号。而在艺术家眼中,他看到的是历史尘埃中无数沉默的个体。他想起了那个在雷锋年代身体力行螺丝钉精神却总是受到伤害的年轻人。今天中国取得了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发展成果,重新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切会有所改变吗?

画家灵光乍现,于是一个生就了雷锋面孔的兵马俑就这样诞生了。在曲磊磊看来,集体化人格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以贯之的,并且形成了稳固的文化基因。这个认识是他通过自身痛苦的成长经历得来的。借由这幅画,艺术家完成了对自己也是对中国历史的一次观察和陈述

曲磊磊曲磊磊

前不久,我又来到曲磊磊家,看他正在忙于筹备新画展。他涉猎很广,这一次的展品还包括了木雕等材料制作的装置作品《木、火、土、金、水装置五部曲》。这些年曲磊磊在伦敦曾经创作了很多重要作品,包括“我的半生”、“面对新世纪”、“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首史诗”,关注的命题依然都是“人性”。

nEws907.wUHaNEwS.cn

我们说起了大英博物馆陈列在雷锋画像旁的《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作的名画。“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张华是西晋大臣,不满贾南风专权,于是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女史箴》来劝诫和警示皇后。到了100多年后的顾恺之时代,女史箴所倡导的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已经被固化成了妇女应当遵守的信条。

《女史箴图》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八国联军时期被掠至英国。曾经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英军上尉趁乱偷走,一种说法是英军上尉搭救了一位宫中贵妇所得馈赠。后来上尉以25镑的价格把这幅画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当年缅甸仁安羌大捷,中国军队解救了遭日军围困的英国部队,英国政府提出归还此画作为酬谢,但是国民政府选择接受了一艘潜艇。

nEws907.wUHaNEwS.cn

面对流失的《女史箴图》,来参观的中国观众感叹过去中国的积弱,今天强大的国力激发了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的民族主义情怀。人们或许没有想到《女史箴图》所背负的制度性人格的文化创伤产生如此深远的深远。这副古画和曲磊磊的雷峰画像并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十分打动人。毫无疑问,雷锋和兵马俑组合是曲磊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超越了个人的痛苦,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发出了自己的抗议

如今曲磊磊生活平静,他的英国妻子也是画家,两人有一个学纪录片的女儿。在中国的三十年,曲磊磊形容是“人”字写了一“撇”,在英国的三十年,“人”字又续写了一个“捺”。所以,曲磊磊常说,“这三十年来,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经过反反复复的坎坷和艺术实践,认识了我自己,找到了人性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