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可能毁不掉下一代,但过度消费真可能会毁了这一代

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潮又将席卷整个中国了,多个互联网平台开始了狂轰滥炸似的消费广告,营造了一种欲罢不能的购物诱惑。但很少人去认真反思,这些购物狂欢,除了“剁手族”的调侃,到底带来了多少过度消费与浪费呢?而这过度消费背后,有带来多少环境的负担和污染呢?这些问题不能被埋没在买买买之中。

11月的购物潮已经被成为“世界最大的购物狂欢”。据报道,2015年仅仅“双11”的销售额甚至达到美国“黑色星期五”和圣诞期间的4.6倍和8.4倍。2016年“双11”半天多销售额就达121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邻国蒙古国2015年全年的GDP,当天天猫总交易额超1207亿,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当天累计物流订单量达6.57亿件,突破历史最高纪录。

网购促销活动兴起,改变了公众的消费习惯,甚至生活方式。购物成为弹指之间的事,然后就可以坐等商品送上门来,金钱虚拟化成为数字,购物不再是单纯的钱币和货物交换。网上购物平台近几年的迅速规模化,在短时间内激活数量庞大的卖方和买方,导致大规模扩张以及经济上的快速增长,这种消费模式的改变不只体现在经济上,同时造成了环境的爆炸性负担。

过度消费已成全球性问题

NEws907.WUhanews.Cn

服装的过度消费已在我们日常生活文化里盘根错节,在成熟的欧洲市场和新兴的中国市场皆然。今年年中,绿色和平发布《狂欢之后: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足以令人忧心。

在所有进行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60%的中国大陆受访者、三分之二的香港地区受访者和超过5成的德国、意大利受访者都承认,他们拥有的东西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全新、未剪下标签的衣服,挂在超过半数的中国大陆和香港人衣柜里———而台湾地区和德、意也有超过40%的人曾在衣柜里发现吊牌未拆的新衣。即使如此,热衷购物的消费者依旧持续买下他们其实不需要的新衣。

从2000年到2014年,短短15年间,全球制衣产量已经翻倍,这代表了极大量的资源消耗。平均每人购买的衣物增加了60%,但淘汰旧衣物的速度也快了一倍,衣服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这种穿腻就丢的心态在许多不同的国家社会同样出现,和我们过去对待衣服的态度全然不同。曾经,人们珍惜地使用自己拥有的衣服,并在受损时修补它们;时至今日,大量购物之后丢弃却已成了常见行为。

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引领潮流”,不只有超过一半受访者的购买衣物数量远高于需求数量,更有近半数中国群众的消费额度高于自己能负担的金额。约40%受访者符合“潜在购物狂”定义,每周购物不止一次。结果显示,高收入的年轻中国女性在消费诱惑面前最脆弱,网购盛行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令她们更容易“手滑”。

过度消费的现象绝非自然形成的现象。时尚行业每年在营销广告上花费百亿进行促销,他们尤其针对女性投放一系列信息,让她们相信血拼可以让自己变得更美、获得心满意足的人生。商品的定价策略及广告是诱发冲动购物原因之一。快时尚的商业模式以低价营造出一个“乱买也无妨,反正很便宜”的消费文化。英国平价服饰品牌Primark曾因其定价策略遭遇困境,由于他们的服饰价格不断下降,寄送、退换衣服的邮资比衣服本身的利润还要高,让他们的网购平台难以经营。

折扣战是购物季最常使用的促销方式。黑色星期五、双十一、周年庆等时段,特价、限量、限时等饥饿营销手段倾巢而出,是商家刺激消费最常使用的手法,尽管有时候,是暗中提价之后,再折扣营造一个大力度优惠的形象。

然而,销广告的影响不仅止于此,它们定义潮流,广告中传达的信息是消费文化的基底,它们深深影响我们的心理以及看待身体的方式,将人类可贵的创意和自我认同的需求商品化。在广告中,卖的早已不是商品,而是以感性要求包装的“故事”们,与观众的情绪紧紧相连,它们抓紧人类天生想与他人产生联结、希望被爱的需求,消费的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生活乐趣、兴奋和快乐代名词。社交媒体营销是当今新的推广手段,愈来愈多品牌和广告商利用名人、意见领袖和网红锁定特定人群推销产品,在看似真实的人际网络中,以社交为名行促销之实。

过度消费环境造成沉重负担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从0.41亿增加到5.14亿,增幅达12.5倍。便利的电商平台、廉价的生产线、成熟的物流运输网络、公众不断提升的购买能力、对物质有增无减的欲望,促使消费狂热一发不可收拾。

根据2017年5月绿色和平对全球五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调查的报告《狂欢之后: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无论在欧洲还是东亚,民众皆持续地过度购买衣服、鞋、包、饰品。在服装市场,过度消费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

NEws907.WUhanews.Cn

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其频繁开展的促销活动也带来了过度消费的现象,加速了制造业的耗能和排污。与此同时,以服装为例,快时尚商业模式的兴起在全球导致服装销售量翻倍,也衍生了更多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和态度。服装的过度生产和消费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化石燃料、水、土地、棉等天然资源),并给环境造成沉重负担。

中国的纺织生产量从2000年起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共加工纤维1341万吨,相较于2002年增长超过五倍。这种增长加剧了纺织行业碳排、水污染、废弃物等问题。在中国,有20%的淡水污染是由纺织品的染整和处理造成,纺织服装工业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4.4%,服装废弃物占到了垃圾总量的4%。中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约2700万吨的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率不到14%,而其中废旧衣物的再利用率更低,只有不到1%。时装及纺织业是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仅次于石油业。

网购碳足迹高于实体店购物

网络购物被认为可以降低资源浪费,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面对电商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当下对环境的关注,电商纷纷打出了“环保就网购”、“网购,让购物更环保”的宣传标语来吸引消费者。

尽管电商夸耀网购天然的“环保效益”,但电商的高效运行除了需要庞大的数据中心和物流系统做支撑外,网购中运输、配送、包装和退换货行为更是增加了网络购物方式整体的碳足迹。近年的研究也表明,现实情况或许并非电商声称的那么肯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运输和物流中心的研究指出,尽管在某些场景下网购比传统购物更环保,但将整个购买过程以及其他购物者行为考虑进来之后,网购并不比传统购物更环保。在“检索-购买-退货”这一完整购买过程中,网购在碳排放上表现好于实体店,但选择快速配送后,网购比实体店购物产生更高的碳排放。美国西蒙地产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网购产生的环境影响比传统实体店购物高7%;国内研究也指出,网购中高碳排低效率的配送、包装、运输和退换货使得网络购物方式整体的碳足迹高于实体店购物。

NEws907.WUhanews.Cn

前段时间,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文章刷屏,认为外卖业是塑料垃圾污染的罪魁祸首,还在文末提出了包括抵制外卖在内的多项倡议。随后又有了无数的反驳文章,当然,说毁灭下一代确实有些夸张,尤其是其中的数据和跳跃的逻辑,更被打成漏筛。不管这些反驳文章背后是否有目前越来越强势的外贸平台助推有关,还是公众的自发商榷讨论,至少也在揭示了一个未被讨论的问题。

NEws907.WUhanews.Cn

不过相比于外卖,如今越演越烈的过度消费,可能是我们真正的敌人,甚至可以说,外卖可能毁不掉下一代,但过度消费可能会毁了这一代。尤其是前几天“贫困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的话题讨论中,人们都把富人阶层的穷奢极欲作为想象乃至羡慕的对象,比如价格35000的香奈儿上衣的衣服只能穿一次,一般都是穿几次就丢掉了。这种典型的消费浪费,一旦风行,无疑是加剧了环境承载压力。

不要说可以回收,实现重复利用,不仅回收成本有多高,就依目前的技术,是无法单靠回收处理不断累积的废弃衣物,也无法解决如今时尚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将回收服务或是研发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当成解决污染及过度消费的灵丹妙药,若快速生产和过度消费的商业模式不变,这类解决方案只是让品牌及消费者心里好过一点的安慰剂。

因此,解决环境承载与自然保护的问题,最需质疑的是当前的过度消费模式。唯有要求企业和互联网平台改变现在的快时尚商业模式、同时每个人都减少环境足迹,实践适度消费、可持续消费,为自己生活做减法,逃脱物质束缚,我们才能将时尚危害控制在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之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