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到家宣布无人货架项目调整 曾预计10月盈利

曾经站在风口的无人货架项目,在目睹了众多创业者倒下之后,这次送走了一位巨头。

12月1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京东到家Go无人货架“倒闭”,全国大批量裁员,深圳货架将由饿了么接手。

NeWs907.wUHanEWS.CN

对此,京东到家回应称,近期对无人货架项目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聚焦公司的零售主营业务。同时,京东到家否认裁员一说,表示内部提供了转岗机会。至于退出的原因,京东到家方面表示,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收缩,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项目此前也属于测试性,网点主要布局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无人货架是近两年随新零售概念而兴起的新型支付场景,在写字楼、社区、车站等有流动人群的开放空间内,放置一个无人看管的货柜,放一些日常饮料、零食、水果等,由消费者借助二维码完成开柜、取走商品、付款的操作,早期由于其贴近用户的线下特征和支付的便捷性备受资本的青睐。

京东到家GO

NeWs907.wUHanEWS.CN

京东到家是京东在2015年推出的O2O生活服务平台,主营业务包括京东到家、达达以及京东到家GO。其中,京东到家GO为京东2017年9月推出的无人货架业务。

NeWs907.wUHanEWS.CN

最早期,京东到家无人货架的陈列形式是“开放式货架+冰箱”,根据货架所入驻场景的客流规模进行自由自合。开放式货架入驻写字楼的标准是公司人数不低于30人,冰箱入驻标准是公司人数不低于80人。在货品方面,主要涉及日常零食、饮料、下午茶,以及部分鲜食(早餐、乳制品、果汁等),依据不同设备有所调整。

2017年11月,京东到家Go上线2.0智能货柜版本,除了售货功能外,这种货柜自带人脸识别、重力感应、智能库存管理和智能广告牌等功能。

12月,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在出席公开活动时表示,京东到家Go是京东到家全场景消费战略的重要一环,未来将融合京东到家平台、智能货柜、线下门店三种业态,构建完整的全场景、全时效、全品类的消费者购物需求解决方案。


2018年7月,京东到家GO 3.0 智能货柜投入市场,并计划年底前新增5000个货柜点位。3.0的新版本实现了动态视觉识别和重力感应的双重互补技术,将异常订单率降低至1%,并且更加智能,可避免前两代产品出现的货损率问题。

京东到家Go负责人江军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东到家Go在北京和成都的无人货架已经实现了打平盈利,预计到今年9月或10月将会在全国实现整体盈利。

但话音未落,京东到家Go就终止了它的扩张步伐。

曾经风口

2017年年中无人货架风头正盛之时,曾创下半年内涌现超过50家创业公司、拿到接近50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的“壮举”,远超过当年共享单车创下的30亿元纪录。

在这些创业公司之中,也不乏昔日大佬的身影,如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创办“猩便利”,原回家吃饭团队创办“七只考拉”,原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创办“果小美”,原美团COO干嘉伟和美团华东大区总经理殷志华创办“番茄便利”等。

资本市场火热,各大巨头也纷纷入场想要分一杯羹,2017年年底,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猎豹移动旗下推出的“豹便利”,刚刚上线就铺设了5000个点位;京东到家推出京东到家Go;顺丰的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

此外,诸如每日优鲜、饿了么、便利蜂、盒马鲜生、三全鲜食、良品铺子等独角兽们,也都基于既有的相关业务,先后将各自的触角伸向了无人货架。

NeWs907.wUHanEWS.CN


但大佬云集并不能改变无人货架因急速扩张而导致的运营团队良莠不齐、商品损坏率高等问题。“用点心吧”创始人易涛曾经算了一笔账,以从武汉一级供应商处拿货为例,零食的毛利率约41%,货架成本270元,一周补货一次的话,运营成本大概占30%。这样一来,公司铺设到300个货架时,可以实现盈亏平衡,到2000个货架时,净利润大约在8%~10%,这意味着货损10%是一条生死线。

然而在具体情境中,“用点心吧”的零食货损数据不断爬高,甚至出现过单次货损达到50%的情形。运营半年下来,“用点心吧”铺设货架的峰值为70个,其中超过30%的货架因货损超10%而不得不撤柜,仅有14个货架货损率控制在了5%以内。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由于货损率高、商品种类少、市场竞争激烈,无人货架盈利艰难,基本只能靠烧钱发展。

进入2018年,无人货架风口已过,行业寒冬降临。

年初,猩便利被爆因资金链危机将撤出三四线城市,其后被官方解释为业务调整。3月,便利蜂替换智能货柜,将已铺设简易货架的49个城市撤掉近八成。5月,七只考拉联合创始人单长江证实货架业务被关停。6月,哈米科技发内部信宣布进入“过冬模式”,以股票抵发员工部分工资。7月,果小美上线“宝贝仓”业务,整体模式接近微商,而跟原来无人货架主营业务关联不大。

NeWs907.wUHanEWS.CN

为打败京东而生

布局无人货架业务,并不是京东到家走的第一条弯路。

2015年3月,京东宣布业务升级,正式成立O2O独立全资子公司,随后将其更名为“京东到家”。 成立之初,京东到家旨在向用户提供3公里范围内超市商品、外卖送餐、鲜花配送等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和特色生活服务项目,并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2小时内快速送达。

负责O2O战略的京东副总裁邓天卓还曾称,京东到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干掉京东。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京东到家在供应端和配送端都拉来了大牌伙伴合作。

2015年12月,零售巨头永辉超市入驻京东到家;2016年4月,京东到家宣布合并三公里物流众包平台达达,为京东到家物流网络补强;10月,京东到家与沃尔玛达成战略合作,约30个城市200家沃尔玛门店独家上线京东到家。


但一路高歌猛进的京东到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7年1月,京东到家宣布将关闭家政、按摩、洗衣等上门服务,专注其超市生鲜等主营业务。而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从2015年上线到2017年年初近18个月内,京东到家累计融资超过6.5亿美元(约合44.8亿元人民币),但和大幅投资相比,京东到家业务虽然在部分城市已经非常接近利润,但依旧未实现盈利。

此后,除新推出无人货架业务外,京东到家并未有太大动作。直到2018年8月,京东到家宣布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约合34.5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分别为沃尔玛和京东。

10月,京东到家提出“百城计划”,预计在2019年内完成超过200座城市核心区域的全面覆盖。12月14日,京东到家宣布与屈臣氏达成品牌合作,超过1200多家屈臣氏门店上线京东到家。12月19日,对京东到家Go无人货架业务作出调整。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4月,京东到家已覆盖30多个主要城市的10多万家实体零售门店,注册用户 5000 多万,月活跃用户超 2000 万。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