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求学武汉:梦开始的地方

袁隆平求学武汉:梦开始的地方

据新华社报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年少之时,曾长期生活于武汉,小学、中学都曾在武汉就读,学农的理想也始于这里。

Zx907.WUhaNEwS.cN

早年的求学生涯,让袁隆平在武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也让他与武汉结下了不解之缘。袁老生前曾多次造访武汉,显示出他对武汉点点滴滴的眷恋和不舍。

1936年,6岁的袁隆平因父亲调到平汉铁路局工作,随之迁到武汉。当时,袁隆平就读于武汉扶轮小学(今汉铁小学)。这所小学创建于1922年,是京汉铁路在武汉地区开办的第一所员工子弟学校。

有一次郊游,老师带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一位企业家办的园艺场,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正是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心中对于从事农业科学的美好想象,也因此影响了他的一生。

Zx907.WUhaNEwS.cN

抗战期间,袁隆平随家人迁往重庆。1946年袁隆平又随家人从重庆迁回汉口,转入汉口博学中学(今武汉四中)。

袁隆平求学武汉:梦开始的地方 Zx907.WUhaNEwS.cN

武汉四中

袁隆平生前曾表示,博学中学是他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生前,袁老曾多次返回母校,缅怀往昔,激励后学。1995年,袁隆平在母校设立了“袁隆平奖学金”,使一大批学子受益。

博学中学由英国人创办于1927年,在教学方面有三点特色非常突出,而且都在袁老身上得到了体现。

其一,是学校有比较齐全的理科教学实验室。当时,博学中学高中的生物、物理、化学三科,根据教学内容,每周或间周有实验课,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室有六、七架显微镜可供应用,并有生物解剖课。学生远足旅游时采集的标本陈列于生物实验室内。这让袁隆平从小就对生物科学产生了较为直观的了解。

其二,学校采用中英双语教学,理化课程全部采用英语授课。由于袁隆平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英语,这种学习环境让他如鱼得水,为他日后在国际学术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7月,87岁高龄的袁隆平在“雁栖湖论坛”中,以流利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演讲视频一经上传网络,立刻引起众多网友的热切讨论,大家都对袁隆平的英语水准表示惊叹。

其三,就是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

袁隆平生前在母校作报告时,告诉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将来要有所成就,必须先练好身体”。他回忆说,“当时学校经常开展文娱、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我在这些方面受益匪浅,喜欢各种球类运动,尤其游泳一直是我的强项。我至今还非常爱好音乐和游泳。”

当时,博学中学最出名的运动项目是足球,校内设有三个足球场。此外,还有一个游泳池,每年夏季开放。这样的运动设施,即使以今日标准来看,也颇为可观。

Zx907.WUhaNEwS.cN

1947年,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很是不服气。

当时,学校的运动员们一人一辆自行车,骑着去参赛。袁隆平偷偷跳上一位参赛同学的自行车后架,跟了过去。到达预赛场地时,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说:“你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袁隆平竟获得汉口自由泳100米第一名和400米第一名。接下来,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对游泳的爱好,让袁隆平与同桌林华宝成为了好友。当时,林华宝和袁隆平两人同坐教室第三排。林华宝是班上数学尖子但不会游泳,袁隆平是游泳好手但数学不好,两人达成协议,互相当“老师”。

林老后来担任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与袁隆平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就了“一张课桌走出两位院士”的传奇。

袁隆平生前回忆这段历史时打趣道:“我划不来,我把他的游泳教好了,他没把我的数学教好。”

袁隆平求学武汉:梦开始的地方

袁隆平(右)坐在自己当年课桌前

有一次,袁隆平回到母校时,林院士已经过世,他用手轻轻拍着座位说,“老朋友,我来了。”闻者动容。

如今,袁老仙逝,愿故友重聚,仍是少年。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4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