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长江与汉江(也称汉水)交汇处,我拍摄这张图片所站立的地方是汉阳的南岸嘴,图片的左上方是与汉阳隔汉江相望汉口,图片的右上方是与汉阳隔长江相望的武昌。武昌汉口汉阳是历史上著名的武汉三镇,虽然现在武昌已经被划分成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汉口已经被划分成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被划分为汉阳区蔡甸区武汉开发区,但在老武汉人的眼里,汉口所有的区都用汉口代称,汉阳所有区都用汉阳代称,武昌也是一样。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neWS907.wUhaNeWs。CN

2021年5月14日武汉汉江上的晴川桥。晴川桥是武汉市建造的第四座城区汉江公路桥,又称江汉三桥,因红色桥拱,亦称"彩虹桥"。晴川桥位于汉口集家嘴与汉阳南岸嘴之间,紧邻汉江入长江口处,两端通过四条匝道与汉口沿河大道和汉阳汉南路相接。这座汉江桥距离长江最近,其距离只有200米左右。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在汉阳南岸嘴拍摄的武汉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南岸嘴在中国地理上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第一角”。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交汇处形成的冲击地带。而“快活大武汉”(邓眼看世界)给南岸嘴“抛砖引玉”的先起个名字“武汉心”,以免引起外地游客的争议。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neWS907.wUhaNeWs。CN

2021年5月14日在汉阳南岸嘴拍摄的武汉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各种船只来来往往的繁华场景。图片上的高楼都是长江对岸武昌的高楼,而图片左边的最高楼就是目前武汉在建的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武汉绿地中心因为航空限制从636米被降至475米受到广泛关注。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市汉阳区南岸嘴内一群老人在高大的法桐下自娱自乐。从空中俯眺长江汉江交汇口,南岸嘴如二龙托起的明珠。南岸嘴地貌独特,颇有香港“维多利亚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风采,更与著名的莱茵河与莫塞河交汇处——“德国角”相似,因此,很多人也将南岸嘴称为“中国角”。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从南岸嘴眺望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以及长江大桥汉阳桥头的晴川阁。连绵阴雨几天,武汉上空呈现爽目爽心的蓝天白云。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快活大武汉”(邓眼看世界)沿着长江边的游览道往长江大桥方向走,在江边拍摄下了老武汉人印象深刻的晴川饭店。晴川饭店与晴川阁是邻居。晴川饭店在武汉可是赫赫有名。1986年,当时武汉最高建筑就是新建的晴川饭店,24层,高88.6米,成为当时的武汉“第一高楼”。由于晴川饭店地处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的龟山脚下,又紧邻长江,所以那个年代在武汉三镇的很多地方都能平地看到晴川饭店。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neWS907.wUhaNeWs。CN

2021年5月14日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边的晴川阁主楼。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历史上晴川阁屡毁屡建。明清两代,晴川阁先后进行了五次维修,其间遭受最大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明末农民起义中,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几乎成为废墟;另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在武汉与清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战乱中晴川阁毁于大火。屡毁屡建的晴川阁重建后规模一次比一次宏伟。晴川阁的历史悠久,这里的视野好,楼台的造型也好,无愧于“楚国晴川第一楼”的冠誉。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龟山屡遭重炮轰击,晴川阁受损严重,虽未全毁,但已成摇摇欲坠之势。到了1934年,一场大飓风吹塌了晴川阁。1983年,武汉市政府在重修黄鹤楼的同时,依照清光绪年间的样式修复了晴川阁。

晴川阁是武汉三大名胜(另两个是黄鹤楼古琴台)中唯一不收费的名胜景区。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下的“镇江柱”。在石柱正面底部,压着一只名叫“巫支祁”的猴头怪物,铁链捆身,鼻穿铜铃,头罩青石镯,背面上部有浮雕,反映的是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见地摊上有青石镯子,听说是某渔夫偷偷地从一个猴头怪物头上取下来的,怪物被锁在龟山山洞的石柱上,他知道怪物就是因兴风作浪被大禹锁住的巫支祁,赶紧嘱咐渔夫将石镯还原,并立镇江柱以绝后患。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长江大桥下汉阳江滩公园内大禹神话园的大禹“ 检阅九鼎”大型雕塑。

雕塑“ 检阅九鼎”:禹治水成功后,再接再厉,将洪水时期分别为各部落掌控的地块连成整体,划天下为九州,九州各铸一鼎,设官治理。4条神态各异的龙马拉着车,腾云驾雾,载着禹检阅九鼎。青铜雕塑,高8米,长13.5米。

大禹神话园是汉阳江滩文化景观园的一部分,分上、中、下三区和中国洪水文化展示馆共四个部分: 上区:从长江大桥汉阳桥头北侧,至大禹祭祀台(现江堤箱式防水墙)南侧,由玉面人像、双龙门、“应龙画河海”青铜雕和禹父鲧治水透雕组成。 中区:以大禹祭祀台及相连的圆形九鼎广场为中心,由“剖鲧禹生”、“搏杀相柳”、禹阅九鼎铜雕和“三过家门不入”圆雕,以及大禹北方治水神话传说系列高浮雕组成。这些雕塑堪称珍品,其中,“大禹北方治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浮雕。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汉阳江滩公园内的“历代名士咏汉阳“艺术长廊”。

汉阳“艺术长廊”展示了“4亿年前的“汉阳鱼”、5万年前的“汉阳人”、2千年的汉阳城、500余年的“汉阳树”、100余年的“汉阳造”,到今天的新汉阳。汉阳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汉阳江滩公园内一对情侣在长江边上踏水而行。

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市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也是武汉二环线组成部分之一。鹦鹉洲长江大桥始建于2010年8月, 于2013年12月16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于2014年12月28日通车运营。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汉阳江滩公园内一男一女两名外地游客坐在长江边上欣赏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雄姿。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汉阳江滩公园内新近建成开放的长江观景平台。武汉市汉阳区在长江江滩建设了多处这样亲水拍照留影更方便的长江观景平台。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一艘货轮正在顺江而下经过大桥桥下。 鹦鹉洲长江大桥西起江城大道,上跨长江水道,东至梅家山立交。线路全长3.42公里,主桥全长2.1公里,桥面为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总投资为50.29亿元人民币。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一艘货轮正在逆江而上。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区的中心区域,连接汉阳区的马鹦路和武昌区的复兴路。该桥距下游武汉长江大桥约2公里处,距上游杨泗港长江大桥约3.2千公里处,距白沙洲长江大桥约6.3公里处。该桥引桥部分起于汉阳区江城大道的墨水湖北路,向东临动物园、沿马鹦路穿拦江堤路、鹦鹉大道后,上跨长江水道至武昌区,在津水路接至梅家山立交,最后与雄楚大街相接。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快活大武汉”(邓眼看世界)爬上鹦鹉洲长江大桥拍摄汉阳江滩风光。昔日的“芳草凄凄鹦鹉洲”变成了今日风景如画高楼林立的汉阳新城。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快活大武汉”(邓眼看世界)爬上鹦鹉洲长江大桥,这是桥面上的车水马龙与汉阳江滩边新建的高楼大厦。“快活大武汉”(邓眼看世界)从事旅游与旅游宣传多年,很早就发现很多外地游客都是冲着武汉的长江与长江大桥来的,特别是北方游客,山西河南陕西等地的游客很喜欢武汉的长江与长江大桥。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neWS907.wUhaNeWs。CN

2021年5月14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雄姿。日前武汉青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江面上已经建成通车的大桥已经达到11座。武汉这个桥都美名恐怕没有其他城市会争抢了吧?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2021年5月14日武汉汉阳江滩鹦鹉洲上的“烟波亭”。取意于“烟波浩渺”之意,源于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登亭四望,真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优美意境。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武汉长江大桥夜色,图片左方的黄色楼阁亮点就是著名的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区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从武汉中心到鹦鹉洲,免费游览这些著名人文地理景观(22图)

neWS907.wUhaNeWs。CN

汉阳长江边上与晴川阁组合为一体的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一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3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