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学肥胖率超10% 普遍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近日,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视力、肥胖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 《新闻1+1》连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 近5年间,各学段超重和肥胖比例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而中小学则超过了10%。 大学生的肥胖比例是最低的,2020年只有5.5%,中小学则超过10%,怎么解决小胖墩的问题?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对实际上超重的问题在中小学应该是比较普遍的。这里边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养成方面,在课业负担方面,还有包括饮食管理,作息时间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最近教育部连续印发了5个规范性的文件,包括作业管理,包括睡眠管理,包括体育锻炼、体质健康,还有课外读物等等手机的管理,都是要帮助我们的中小学生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能够远离影响体质健康和影响视力的一些不良的或者说不合适的一些活动。 比如说手机的管理应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更少的去受到电子屏幕的影响,而且因为电子屏幕可能会让很多孩子会养成形成一种依赖或者是甚至上瘾的行为,我想这可能也是从教育部推出的5项管理来讲,也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 截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学生为30%,为何会有这种变化?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最高,大学相比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都有明显下滑。这与学制或教育政策相关,小学生没有任何升学压力,小升初都是就近就便入学,不再举行入学考试和升级考试,所以在小学里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安排没有那么紧张,课余作业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小,所以小学生能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而初中到高中,学习压力在进一步提升。另外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习惯也没有养成,所以课业负担加重,再加上升学压力,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就会出现明显下滑。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差,是因为“懒得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在人们的期望中,大学生没有了更高的升学压力,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参加各种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可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大学体育课只有一二年级有,而且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大学里学生的生活兴趣更加丰富多彩,很多人会更多地受到学业或其他事情的吸引,而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参与非常少。这可能是到了大学之后,反而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下滑的原因。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如何实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我们要把原来已有的政策变成管理项目,要求各地各校真正抓好落实。我国校园体育教育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师资和场地设施不平衡不均衡,现在首先要求要把课上好,同时要充分保障活动时间。这样,尽管在老师并不那么专业的情况下,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去组织一些相关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我们也鼓励因地制宜地把当地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课堂中。主要是要确保孩子能够学会一到两项的专项运动技能,同时能够保障他们的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这是硬指标,我们希望各地各校加强督导,而且要把落实情况作为学校、校长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要有“健康副校长”,是强调专业?还是专项?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健康副校长既强调专业性,也强调专项性。健康副校长不一定是学校的副校长,而是由学校聘任包括卫健部门、医生、安全等等方面的专门人士,让他们兼职健康副校长,来指导学校开展好健康教育、卫生管理,包括校园的体育活动。

青少年肥胖普遍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1.吃得太多、太好,营养过剩,积攒出多余的脂肪;

2.在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作息时间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孩子安静待在室内的时间多,缺乏足够的活动量。

3.遗传原因。父母体重过于重,孩子受遗传因素影响,出现肥胖的几率大。

因此,要预防孩子肥胖,在生活中应当注意这几点:合理饮食,防止暴饮暴食,补充过多过量的营养;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3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