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事件来龙去脉 两次反转后接近真相

这几天,特斯拉车主的维权事件搞得轰轰烈烈,经历了不停的反转,现在是时候看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了。
 
这件事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今年2月份,河南安阳的特斯拉车主张某由于超速违章,最终发生交通事故,她认为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特斯拉刹车失灵。于是到了这个月的上海车展,特斯拉车主张某进场闹事,站在车顶表达抗议,但最终由于影响了整个车展的正常进行,被现场保安强制带离。后来,警方发布通报,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后来,特斯拉也通过微博回应了这件事。
 
 
 
总的来说,在第一阶段特斯拉可谓完全占据上风,车主张某被拘留后,特斯拉的官方声明也是有理有据,让人找不到可以攻击的槽点。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以特斯拉的又一个公开声明为起点,特斯拉在这则后续声明中表示“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这句话被不少读者认为态度傲慢。
 
 
 
其实特斯拉官方微博到这一步的回应,在我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个不妥协的对象是“不合理诉求”,既然你诉求是不合理的,当然不用惯着,没毛病,真正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到第三方机构来评定,这个诉求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问题出在陶琳,她是特斯拉全球副总裁,管理中国区业务,她下了一步烂棋,她个人的表态在特斯拉官微的基础上夹杂了个人情绪上的东西,明显降低了公司的格局。
 
她说:维权女车主的诉求我们不可能答应,因为诉求是不合理的。我们说愿意出钱去做车辆的检测,她也不愿意配合,只愿意用闹的方法。她可能……不知道,我觉得她也很专业,背后应该是有(人)的。这个可能是很多企业发展都会面临的问题,今天是特斯拉,明天是其他的,然后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产品。我觉得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
 
她的这段表态有些多余,最重要的是违背了就事论事的原则,事情发生之后你只需在意自己和对方做的对不对,不应该去揣测对方有什么企图、背后有什么势力,这种“其他人亡我之心不死”的混乱逻辑不适合市场经济,涉嫌诋毁维权的消费者,这会让大多数人失去好感。
 
后来,官方媒体进场,特斯拉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之后,特斯拉就处于下风了,基本上监管机构需要什么特斯拉就提供什么。这也是一件好事,有助于尽快把这个“刹车失灵”事件的真相查的水落石出。
 
第三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阶段,特斯拉全面配合提供数据,正等待官方指定的第三方机构审核。在审核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这个刹车数据。
 
下面这张表是出事前五秒钟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刹车之前,这辆车速度达到118.5公里/小时,确实开的很快,刹车后制动主缸压力提升。一开始车主应该是比较浅地踩刹车并在后面持续踩深(通过制动主缸压力增加可知)。我们看到车速在最开始轻踩刹车的两秒从118.5公里/小时降低到109.5公里/小时,在第三秒内从109.5公里/小时降低到94公里/小时,在最后两秒内从94公里/小时降低到48.5公里/小时。
 
这辆特斯拉在事故前5秒中的刹车数据
 
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不仅“刹车失灵”的说法站不住脚,更说明这个车主之前说了谎。
 
特斯拉车主张某之前曾说:“我只能判断当时车速不会太快,大概五六十迈,不会超过六十迈。”
 
今年3月10日的一则报道内容
 
根据当地交警部门的处理结果,在当时这起交通事故中,张某也确实负全责。
 
 
在3月10日当时的新闻采访中,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了特斯拉中国公关团队,该团队一名公关表示,涉事司机是在最高限速80km/h的国道上以118.5 km/h的速度驾驶,这个过程中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和刹车都是正常工作的。“后台显示,在行驶期间该车辆的制动没有问题。后台的数据是无法篡改的,如果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司法机构需要的话,可以从特斯拉调取这些数据。”
 
当时,郑州市相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双方进行了调解,特斯拉方面提供的调解书中显示,“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选择技术机构之后再协商鉴定事宜。”该公关称,但此后在微信沟通中,张女士拒绝了特斯拉要求进行的第三方鉴定。
 
 
特斯拉昨天公开的数据还显示,在事发前半小时,驾驶员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记录,多次在时速100公里以上刹车。
 
在限速80公里/小时的国道上,半个小时内超过40次刹车,也就是平均不到一分钟踩一次刹车,多次时速超过100的情况下刹车,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在行车数据公布之后,车主方面的表态开始出现混乱。张某的丈夫今天回应:公开数据侵犯隐私,要求特斯拉撤销并道歉。
 
相关消息
 
看到这个新表态我是一头雾水,无力吐槽。当初是你通过车展闹剧把这样一个双边纠纷上升到全民皆知的程度,现在特斯拉在监管机构的敦促下公开数据,你又说隐私受到了侵害,那你到底要怎么样才满足?还要消费全国人民多少时间和注意力?
 
 
所以现在这个第三阶段非常有意思,数据一出,再次反转,而且车主一方的表现非常丢人。如果说陶琳在开始时的强硬表态是个失误的话,车主这边的后续表现简直就是自己踢了一个乌龙球。
 
特斯拉高管陶琳的个人表态确实对消费者不够尊重,这是她的失职,但回归这件事本身,我们还是要拿事实说话、拿数据说话、拿可信的第三方检测结果说话。因为特斯拉的态度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数据和检测结果才能真正为这起事件定性。就好比你评定一个中学生能不能上好大学,他的性格是开朗还是抑郁都不重要,最终还是要看他的高考分数是多少才行。
 
所以,特斯拉对消费者态度和刹车失灵这件事,其实应该是两件事。特斯拉高管的公关水平不符合这样一个国际化大公司的身份,明明占理却走到争议的风口浪尖。后来特斯拉的态度明显放软,基本上是监管要什么东西他就提供什么,全力配合。
 
当特斯拉放下身段、配合一切调查之后,那些对特斯拉喊打喊杀的人反而有点慌了、口不择言了,比如说你修改数据、你店大欺客、你美帝阴谋等等大帽子开始往上扣,他们不仅给特斯拉扣帽子,还给支持特斯拉的另一批网友扣帽子:你拿钱了、你软骨头、你个走狗...
 
蛆头们蠢蠢欲动、煽风点火
 
现在有这样一个怪现象,无论是自媒体还是普通网民,一遇到什么不好的事,不去深究,都只敢把气往外企头上撒,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被允许的抗议,这些人其实都是些戏精,却装作自己有脾气。
 
这么多年来,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个别情景之下显得有些弱势,有很多具体的细节:比如外资企业严格遵照劳动法办事,最后反而竞争不过那些违反劳动法乱搞996的狼性公司、比如知识产权被侵权后,违规的中国本地企业反而可能受到偏袒;又比如外资企业随时可能被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而误伤... 这一切看上去是我们压着外企打,但实际上我们损失的更多,因为我们消耗的是自身营商环境的声誉、消耗着外资对中国的信心。
 
总结这件事,我们应该得出下面几条常识:
 
(1)消费者权益非常重要,每一家企业都应该尊重消费者权益;
(2)消费者维权需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
(3)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属市场纠纷,市场的事情就应交给市场、交给法律,不应加入其他因素;
(4)监督绝不是批斗,坚决抵制那些对外资企业贴大字报式的仇外和排外情绪。
 
中国市场既不允许傲慢无礼店大欺客的企业存在,也不接受讹人钱财毁人商誉的人渣耍横。
 
展望下一步的进展,让我们相信官方机构的后续处理,耐心等待最终的结果。无论你是支持消费者还是支持特斯拉,大家的目标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中国的市场环境变得更法治、更公平、更开放。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3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