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抛弃了我爸妈 生活方式更需要被尊重

万物互联让年轻人享受了高效的交流传播和生活上的便利,却把逐渐老去的人甩在数字化大潮后面。老人们需要适老产品,他们现有的生活方式更需要被尊重。 自防疫常态化以来,人们进入商场、医院、银行等公共场合,都需要扫码。因不熟悉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老年人几乎寸步难行。他们被称作数字贫困人群。 他们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能是未来老去的我们。 我们处在一个数字化社会,同时,这也是一个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的社会。 不同社会群体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不同,带来了社会排斥和不公平、不便利等问题。老人们遇到的数字鸿沟该如何被填平,是今年全国 " 两会 " 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热议的热点之一。 接受《新周刊》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比起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重视和关怀这一群体更重要。 如果老人们不愿意被连接,社会需要尊重这种不被连接的权利,为非数字化生活方式预留通道。
2018 年 2 月 2 日,北京,电商联手超市做活动,50 岁以上的顾客用手机扫码,就能免费领取一盒鸡蛋。  / 视觉中国 不会扫码的老年人成了数字难民 自 2020 年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家住北京市密云区的王明志一直都注意防疫,基本上没怎么离开该区。直到今年春节期间,他要出京,去一趟河北。 按照防疫规定,王明志必须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才能出京。走到医院门口,保安拦住了王明志,让他对着门上印有宝塔图案的一张 A4 纸 " 扫健康码 "。年近古稀的王明志知道,宝塔图案是北京健康宝,这就是 " 电子通行证 ",只有显示绿色的 " 未见异常 " 才能进。 王明志掏出自己的直板老人机,向保安求助。保安一看他的旧手机,苦笑着直摇头:" 大爷,您这手机没有扫码功能,您得换个手机。"
作为疫情的产物,健康码将何去何从?/ 图虫创意 王明志老听儿子念叨,要他换一个智能手机,这样不管去哪儿就都方便了。但他就是习惯用那款声音响亮、电量能持续 3 天的直板老人机。好在保安开明,王明志说明情况后,就放他进去做核酸检测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在去年调研座谈时,从一些老人那里听到了类似的故事。 不过,有些人可能没王明志这么幸运。一位大妈去医院看病,问一位工作人员到哪里挂号。工作人员一努嘴,把大妈指引到一台机器(自助挂号机)面前。 大妈眼神不太好,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自助挂号机,只好硬着头皮尝试。" 没有人帮我。" 大妈开始操作时,只剩下 7 个预留号码。等她满头大汗地倒腾进去,一个号都没有了。大妈只能气呼呼地回家,气到饭都没吃。 随后,其他大爷大妈也纷纷对刘红宇表示:" 现在我们寸步难行。"
那些走得最慢的人,该被技术心安理得地抛下吗?/ 图虫创意 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例子。去年 10 月,安徽宿州一名 58 岁的男子因不会网上购票,到人工窗口连续 5 次买票失败,回不了家,急得大哭,下跪磕头。哈尔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为没有手机,无法扫健康码,被司机拒载。老人不愿下车,乘客斥之为 " 为老不尊 ",直至民警赶来,带走这位不知所措的老人。 只因不会 " 扫一扫 ",老人们也被挡在电子支付之外。去年 11 月,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工作人员称不收现金,老人要么找亲戚帮忙,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 有些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发帖,呼吁大家出门带现金。一位博主出门跟一位老奶奶买东西,发现扫码付钱的话,钱就转到了老奶奶儿子的账户里。但儿子根本不会还钱给老奶奶。 2020 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有四分之三的老年人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具体人数大概有 2 亿人。 不会扫码的老年人,正在被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抛弃,成为数字难民。
地下商城入口持健康码的工作人员。/ 图虫创意 考虑更具包容性的技术组合 国内的扫码防疫,是基于微信和支付宝的广泛应用。 据《北京晚报》报道,最早开发出健康码防疫的,是杭州市公安局防疫专班的民警钟毅。 杭州是支付宝的大本营。支付宝与城市的市政运营、商业活动紧密相连,用户基础庞大又成熟,在支付宝上开发应用比再造一个 App 容易,对于迫在眉睫的防疫局势来说,健康码是高效、立竿见影的。 2020 年 2 月,疫情暴发初期,钟毅接到紧急召集令——研发 " 杭州健康码 "。48 个小时后,健康码出炉。2 月 11 日,杭州健康码上线首日,申请量突破 130 万。各地纷纷效仿,40 天后," 健康码 " 从杭州铺向全国。 运用支付宝和微信,将健康码接入已有的商业应用中,是国内独有的方法。 快速、高效的防疫扫码,就像出厂设置,一旦设定,衣食住行便与之绑定,形成闭环,并产生路径依赖,很难改弦更张。
春节时的杭州东站,人潮汹涌。/ 图虫创意 一些不装微信、支付宝,或者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便寸步难行。 针对防疫,其他国家也应用手机进行大数据追踪,大多由政府开发出专门的 App。 2020 年 4 月 13 日,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旗下的季刊《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有一篇论文介绍新加坡的防疫 App。 新加坡的防疫 App 名为 Trace Together。只要打开蓝牙,同时打开 App,不需要其他操作,这款 App 就可以利用蓝牙技术,存取离你足够近的人的手机信息,保留 21 天。 如果有确诊患者,新加坡卫生部就可以根据这个 App 获取患者信息,并判断谁是 21 天内的密接者。 这也适用于一部分使用非智能手机的人。 " 就目前我们的技术而言,其实有许多技术组合可以减轻‘数字鸿沟’。" 佐治亚理工学院技术史与技术社会学项目博士生邢麟舟对《新周刊》记者说。比如蓝牙技术,只要打开蓝牙,防疫 App 就能一直起作用,无需更多操作,对老人包容程度更高。
没有手机,寸步难行。/ 图虫创意 邢麟舟称,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来说,技术形塑人与世界的关系;从现象学来说,技术是人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个媒介。 " 所以,技术设计本身就带有将这种互动道德化的倾向。" 邢麟舟认为,设计者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该技术产品是否能够涵盖某个群体,或者排斥某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要负起人与世界互动的道德责任。 创造适老连接,也保障不连接的权利 2020 年 10 月,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到 2025 年,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 3 亿人。 眼下,数字化便利了年轻人,困住了部分老年人,这种两极分化状态与科技创新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对老龄化社会不友好。 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除机场、铁路车站、长途客运站等特殊场所外,一般不检查健康码,通过技术手段简化操作以适合老年人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 " 无障碍通道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央行等多部委正在着手研究解决老年人被智能技术所困的问题。工信部于去年 12 月宣布,将进行为期一年的 "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首批推动 115 家网站、43 个 App 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微信、淘宝、京东、支付宝、滴滴出行、叮当快药等 App 位列首批改造名单。 2019 年 6 月 20 日,福州市老年大学,手机应用课程帮老人紧跟扫码时代。/ 视觉中国 接受《新周刊》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企业有必要开发适老、关怀类产品,但存在着现实挑战。 邢麟舟认为,思维意识是最大挑战。" 如果遇到一个问题,想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背后的思维是:默认技术是一种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解决问题的手段。这背后是关于效率和速度的崇拜,或者说对这两者优先考虑。" 而老人是低效率、慢速度的群体。" 如果用效率优先和速度优先的思维,就不可能考虑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一个低效率的问题,更不会考虑用一个非技术的方法来解决。" 邢麟舟说,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思维认知。比如,照顾老年人、包容老年人、包容弱势群体,到底具有多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企业不管是出于道德还是经济利益上的考虑,都会想办法进一步包容上述群体。" 企业的思维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会比较困难。" 邢麟舟如此表示。 主流科技企业的员工年龄构成,一般偏年轻,在互联网大厂里超过 35 岁就是尴尬的鸡肋。" 试想一下,一群年轻人在设计产品,他们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或者对老年人的需要感同身受吗?" 邢麟舟说。 邢麟舟建议,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让老年人参与——可以从社会上招募受试者,或者将年纪较长的专业人士留在研发团队内。只有用户参与设计,对产品提升才可能有较好的效果。 上海市在征求适老产品创意方面先行一步。去年 4 月,上海市民政局就尝试发布首批 12 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向社会各界和企业征求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这些场景需求包括防走失、卧床护理、无接触智能消毒、出入管控等。 国际老龄产业研究平台 " 系龄人 " 分析师辛彤对《新周刊》记者说,如果不把老人自主上网的基础设施铺设好,后续的老年消费市场则无从谈起。
有网友手绘智能手机教程,双手给爸妈奉上,但面对一种庞大的社会趋势,个体的努力有时微不足道 。 根据辛彤的调研,目前国内主要是公益组织在实际推进技术赋能,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进入社区,为老人提供智慧养老的志愿服务。想让所有产品和服务适老化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辛彤认为,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与市场资源下,需要排出优先级,以更有效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一线城市基本都有一些老年群体蓝皮书。这些研究格外强调老人在医疗、照料、社交、出行等方面的需求。" 辛彤说,这是现成的可利用的资源。 通过适老化方式、App 优化,让老年人和互联网连接;与此同时,中山大学教授张志安称,还需要反思和坚持一种价值观——保障不连接的权利。 如果一些人出于隐私安全考虑或者生活习惯使然,不想和网络连接,又或者耄耋翁妪不便使用手机、不能连接,那么非数字化生活空间需要给予尊重,并有必要保留。
希望类似的事情能再少一些。/ 安徽海豚播报 无锡火车站就为不便扫码的旅客预留了一条人工通道。旅客只需登记一下,领个出站通行证就能出站。 无锡火车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组负责人胡志广称,每天有 2000 多人进出车站,1/8 到 1/7 的人不会扫码或者手机不具备扫码功能,这些人大部分是老人。 相对于 " 数字扶贫 ",老人更需要的,其实是对现有状态的包容和尊重。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3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