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龙城看三星堆,客观认识中华文明多源性|长江评论

  武汉热线评论员杨于泽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近日发布了最新出土的500多件文物,其中有金面具残片、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一些媒体故弄玄虚,提出一个“三星堆是外星人遗址吗”的伪问题,实际上是在误导人们对三星堆、对中华文明源头的认知。

  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有些特别,比如出土青铜面具有的眼睛是所谓“纵目”、有的眼珠是高高凸起的圆柱,这些面具呈刀刻般的几何轮廓,很容易使人想起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长期以来,有媒体、包括专家强调了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独特性,认为它们跟中华文明的传统不合,觉得不可理解。这种舆论和专家言论带来两个结果:一是给三星堆蒙上神秘色彩,二是将三星堆与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zX907.WuhaNEwS.cn

  但现在也有人推测,三星堆出土文物与湖北江汉平原的石家河遗址、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颇有相似性。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三星堆遗址和盘龙城遗址分居长江上、中游,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和相似性,比如三星堆的尊和盘龙城的罍器型相似,两地都出土了青铜面具。这就不排除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影响甚至传承。

  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确有一定的独特性,但这种独特性很可能主要出于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固定印象,我们以往的视角和印象又很可能只是一种成见和偏见。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印象,主要是由史籍记载、现当代学者描述、出土文物合力形成的,比如在国人印象中,中国古代青铜器物就是鼎、编钟之类。三星堆大规模发掘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我们看到青铜面具、特别是那种刀刻般的纵目、方耳、三角鼻梁的造型,就觉得它们是非我族类。

  可以这么说,我们对中华文明、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出土文物的定义实际上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即我们是从以前有限的出土文物得到一个对于中华古文明、古文物的印象、特征,形成一个判断标准,逻辑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形成一个关于中华古文明、文物特征的一般标准和判断,再反过来以这样一个标准去判断出土文物是不是中国文化的,其逻辑错误是以部分推论全体、再来否定特殊性、多样性,通俗讲就是以偏概全。

  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呈现多元性特征。在3000年以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一些不同特征是再正常不过了的。即便是今天、在汉族内部,仍然存在传统、风俗、习惯上的明显不同,比如客家人与非客家人风俗上有较大不同;汉族人一般不善舞,但跳神、戴面具从事巫术在不少地方也局部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3000年前的三星堆人制造青铜面具、面具又有其“立体派”特征,实不足奇。

  三星堆的独特性,恰恰是告诉我们,应当重新认识中华古代文明,纠正一些以偏概全的偏见。我们过去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是基于有限的认识材料形成的,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考古是科学,出土文物可以帮助我们充实和完善我们对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出土文化可能与我们印象不合,但千万别再扯什么外星文明,误导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一般归纳了。

  【编辑:戴容】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3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