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薪实习争议不断:是行业沉疴还是“存在即合理”?

无薪实习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近来这一话题又有了一些新的讨论或争议。先是去年底《财经》报道,现如今有些单位不仅不给实习生开工资,而且竟然还出现了收费介绍实习岗位的中介买卖。而就在一周前,知名媒体人曹林也发布了一篇文章,专门提到一些媒体向实习生收管理费的现象。 媒体行业格外重视实践,几乎所有新闻学子,多少都有过在媒体实习的经历,需求的确是庞大的。无薪实习乃至交钱实习的现象,历来为人诟病,但至今仍然存在。 稍微留意一些媒体的招聘信息就能发现,有的从来不会提及实习生薪资,或者在“实习福利”一栏中,仅仅只有“收获实习证明”、“掌握入行必备技能”或者“包晚餐”等内容。 向实习生收管理费的行为就更加隐秘了,有些可能是学院与媒体机构间的合作,也有些干脆变成了灰色产业链。 如果将视野放到国外,比如英美等国家,无薪实习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把实习当成培训,几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但一个现象越普遍,就越正常吗?全媒派带来汇编文章,和大家聊聊媒体行业无薪实习这件事——究竟是行业沉疴,还是“存在即合理”的“行规”?   无薪实习普遍,传媒业尤甚 在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Fair LaborStandards Act)对于雇佣的定义是“承担或允许工作”(suffer or permit towork)。虽然实习生也承担工作,但法律并没有对这个群体做明确的规定。 但2010年,美国劳工部的工资工时部门曾发布报告确认了实习生这一身份在员工体系中的法律地位。 根据该报告,如果符合以下要素,那么雇佣关系就不存在,该实习生无法根据《公平劳动标准法》享有最低工资和加班工资。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六项要素分别是: 1. 实习活动与在教学环境下的培训类似,即使其中包括了对雇主设备的实际操作; 2. 实习经历是为了实习生自己的利益; 3. 实习生没有取代日常员工,其工作受到已雇雇员的近距离监督; 4. 雇主虽然提供了培训,但没有从培训上获得即时的利益,反而,有时雇主的正常经营会被妨碍; 5. 实习人员在结束实习时,并不必然会得到这份工作; 6. 雇主和实习生都理解,实习生在实习中不一定能获得报酬。 简单来说,根据法律规定,除非实习具有培训性质、雇主不从实习生工作中直接获利,且实习生能从实习工作中获益,否则雇主就需要给实习生提供薪资。 但即便如此,无薪实习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实习生们对此可以说是积怨已深,甚至连一些教师也会为自己的学生打抱不平。 2011年,Eric Glatt和Alexander Footman向联邦基层法院起诉福克斯探照灯影业(Fox Searchlight Pictures),他们曾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该公司《黑天鹅》剧组实习,主要工作包括复印文件、保管外卖菜单、装配家居、收拾垃圾等。他们认为公司违反了最低工资规定并要求得到报酬。 2013年,基层法院法官William PauleyIII表示支持实习生的主张,认为在该案中,实习生应该被当成雇员,根据法律可以获得最低工资。他在判决书中的主要依据就是上文提到的六个要素。 但是,2015年,联邦上诉法院否定了基层法院的判决,将案件发回重审。理由是,劳动部的报告已经过时且对联邦法院没有约束力。上诉法院法官认为,对于此类案件,确定雇员身份的合适方式是参考“主要利益标准”,这也是被告福克斯公司提出的:除非雇主在这段关系中得到的利益比实习生更多,实习生才会被认定为雇员。 法官认为,在本案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实习生接受的培训是否与其在学校接受的教学项目类似,他们是否得到学分,他们的工作到底是协助还是取代雇员等等。而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法官认为这三名实习生并不是雇员,且强调,决定实习生是否为雇员的调研其实是非常个人化的。这意味着不确定性很多,实习生维权所能依靠的标准也就更模糊。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此一案,美国关于实习生工资的诉讼逐渐减少,社会基本接受了实习生很可能没有实习工资的现实,即便仍有很多人批评相关法院的判决是在鼓励企业滥用无薪实习生。 而在英国,据界面新闻2019年的报道,萨顿信托的报告显示,为了能迈出实现职业目标的第一步,英国四分之一(27%)的毕业生有过一次无薪实习。传媒是典型的无薪实习代表行业——近十分之九的实习(86%)都不发工资。《纽约时报》也曾报道,带薪实习在工程、金融等回报丰厚的行业比较常见,无薪实习则通常出现在时尚、影视和出版这些崇尚创意的行业。 图片 租房贵、通勤苦,无薪实习有多难? 目前传媒行业尤其是电视行业的许多实习中,熬夜加班、工作量大、通宵录节目、到处打杂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网友仔细“扒”过某综艺节目的演职人员名单,发现了“2个正职员工+18个实习生”的畸形人员构成。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薪实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 国内传媒行业的主要实习机会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对外地学生而言,房租就成了难题。即使有合租、单间等选择,动辄每月1500-2000元的费用对于尚未正式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笔高消费。 与住房息息相关的是通勤,有些实习生会为了更低的房租选择更偏远的房子,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通勤时间过长。 除了这些困难,实习工作能否给学生以收获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愿意接受无薪实习乃至花钱买实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希望从实习中积累经验,以期在未来求职的道路上获得优势。 但如果运气不好,这一点也很难被满足。收快递、点外卖、做机械的边缘工作等,比比皆是,以至于有网友如此评论:“打杂”几乎是每一个实习生都有过的经历。几个月的实习下来,能否有所成长,似乎是一件很看运气的事情。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无薪实习对机构来说,也未必是一件纯粹“白赚钱”的好事。 在国外,一些机构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建立他们的“雇主品牌形象”,而无薪实习、付费实习乃至给实习生的报酬不高,都有可能会损害他们的一部分声誉。 举个例子,2015年,联合国总部发生了一起令他们很尴尬的事情。一名实习生被发现在日内瓦总部附近的帐篷里露营。日内瓦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当事实习生称,他的工资不高,付不起房租。这件事让联合国十分尴尬,因为这似乎不太符合他们的一贯主张和愿景。 图片 无薪实习现象为何长期存在?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无薪实习为什么长久、普遍地存在于行业内?学者Capital Placement曾做过一些分析,结合传媒业的情况来看,可以得出以下解释: “一贯如此” 传统是很难被推翻的,即使它不完全有利。“实习”(internships)自古以来就存在,甚至可以溯源至古埃及、罗马、希腊……学徒会跟着师傅,学习他们的收益,许多人没有报酬——学会这门手艺就是足够的补偿。 工业革命后,学徒制被工作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所取代。基本上,学生必须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以支付教育及其他费用。20世纪60年代,没有执照的医学生被称为“实习生”(interns),这个名称被沿袭下来代指所有不是正式员工的学生。 “一贯如此”,也就成了部分机构堵住学生嘴的最简单的方式之一。 经济衰退,经营不力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许多机构的口袋里空空如也,连大企业都在承受损失。为了削减成本同时维持运转,越来越多雇主们选择雇佣更多的无薪实习生,且常常是长期合同。 2010年前后,美国许多实习生的无偿实习期达到一年之久。此后,即便经济有所复苏,无偿雇佣实习生的做法仍然存在。 对应到传媒业,这一点也很好解释。一部分经营出现危机的媒体,不愿意为实习生支付太多报酬,是很正常的,如果能从中收取一些管理费,那就更好了。当机构有压缩成本的必要,实习工资显然是比较容易受到影响的。 学生的议价能力很低   现如今就业竞争激烈,即便是一些稍好的实习机会,可能也得百里挑一。对于学生而言,能够通过面试就属幸运了,很难把握到争取实习工资的主动权。 而且,实习生恐怕是最老实的那一类“打工人”了,大多数被选中的实习生,都会满怀感激地对一个好的实习机会说“yes”。因此,他们在机构面前的议价能力很低。 在媒体里实习,很多学生的工资主要来源于稿费,但如果是没有内容产出的岗位,压价的空间就比较大了。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这些,影响实习报酬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但更关键的是怎么正视和解决这种现象。显然,这并不是媒体圈的专属问题,在成为“社会人”之前,各类学科的学生都面临着一些与实习有关的玄学问题——如何找到一份好的实习?如果实习机会很好却没有工资,该如何取舍?面对“付费实习”“付费内推”等“高级操作”,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特别是在新闻传媒这种行业,第一份实习几乎承载着学生对行业的所有期待,他们是要在这里建立起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文化认同,还是提前陷入柴米油盐带来的苦恼,其实和实习工资息息相关。如果因为无薪的问题挫败了学生的信念,大概是非常荒唐的损失。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