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羽绒服市场销售好于预期 产业链快速反应能力成为关键

“老铁们,喜欢的点一波关注,下午2点准时再见。”上午11时30分左右,在汉口北品牌服装城一楼“柏斯菲尼”男装店门口,“裤哥”向直播间内的观众打过招呼后,熟练地关闭了直播间,准备吃过午饭后,继续线上带货。“做直播一年了,现在冬装卖得挺好,直播频率会高一些,上午下午各一场。每天能走五六十单。” 连日来,长江网记者走访汉正街、汉口北等主要服装市场,以及武汉广场等知名商圈发现,低温下,去年11月以来,秋冬装市场反应好于预期,但部分商家的目标仍是“清掉库存,回笼资金”。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汉口北品牌服装城一楼,“裤哥”正在直播带货。记者吴曈 摄 小商家:尽力生存才是“王道” 汉口北品牌服装城内,近3000家从事服装批发、零售的商户集结于此,涵盖男女装、童装、老年服装等。16日上午,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汉口北品牌服装城内发现,整个4层楼大大小小的门面内,不时能看到正在试衣服的顾客。 去年以来,线上直播异常火热。线下服装商贩们纷纷上阵,“裤哥”也第一时间在“快手”平台注册账号,一年多下来,他的粉丝数已超过8万,视频阅读数均突破5000,最高的达到了数万次,俨然一个小“网红”。“在经营实体门店的同时,拓展一下经营渠道。”据他初步统计,一天最高的线上销量能有几百件,平均也超过了50件。 长江网记者在他的店内看到,从毛衣、牛仔裤到呢子大衣、羽绒服,各式男装品类样式不少,价格从100多到800、900元不等。“不少是之前的库存,也有从各地厂家精心挑选的衣服,主要来自福建、江浙一带,也有部分汉派服装。”“裤哥”说,“去年10月份到今年元旦前后,线下生意逐渐开始好转,目前又开始出现一定的疲软,希望在过年之前,把现有的库存清完,回笼资金为年后做准备。” 距离汉口北20多公里外的汉正街,则有更多从事服装批发、零售的商家,不少店门口打出了“一口价”“打折”等促销标语。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探访发现,不少商户表示“清掉库存,保存实力,来年再战”。一位做了十多年男装批发生意的商家表示,批发生意虽然有不少熟客、回头客,但今年他们的拿货数量都在减少。“之前一个款式都是15件、20件地拿,现在最多只拿八九件”。 知名品牌羽绒服销量较去年上升20%左右 近日,#加拿大鹅卖断货#、#花万元买羽绒服值得吗#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在寒潮之下,高端羽绒服品牌销量一路上升,部分品牌门店甚至需要排队进场。 “样式设计很不错,含绒量也很高,性价比不错。”16日上午,在汉口北品牌服装城波司登店内,住在盘龙城的王女士正和朋友在挑选羽绒服,她对长江网记者表示,大件衣服更看重品牌的影响力,可以接受3000元以内的价格。 该门店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涨接近20%,一是因为降温的客观因素,二是波司登羽绒服的设计更加时尚、年轻化。“一件羽绒服均价在1000多,相信大部分消费者经过综合考虑之后是可以接受的。” 据了解,今年寒潮以来,波司登与“大鹅”等国外高端品牌共同迎来了销量的大幅上涨。 “今年,整体销售量有回暖趋势,寒潮从客观上促进了羽绒服市场的消费。”同样位于汉口北品牌服装城的雅鹿,店面经营面积更大,接近5000平方米。该店经理陶家英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透露,元旦前后是最近的销量高峰,日均销售额超过20万元。随着春节临近,她介绍,目前该店也在加大优惠力度,打折、送礼品,争取在节前再创销量高峰。 “看中了心仪的羽绒服就要抓紧买,今年羽绒服特别紧俏,不少热门款式已经全面断货。”在武汉广场“Only”品牌店内,店员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部分款式的羽绒服毛领为进口材料,受到国际疫情的影响,进口原材料减少,导致部分款式的羽绒服库存数量变少。 产业链快速反应能力成为关键 2021年,汉派服装品牌精益制衣走入第32个年头。精益一直坚持订单式生产模式,既做一线大品牌的代设计、代加工,也生产自有品牌。应季的服装往往提前3个月至半年生产。“刚刚经历的几波寒潮普遍带动了羽绒服的产销量。”17日,精益制衣副总经理吴凯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去年10至11月,各大品牌商纷纷要求加大羽绒服等御寒服装的订单量,但是由于上游的供应商供货紧张,面辅料、拉链等原材料需求激增,订单生产跟不上。 “原材料的订货周期一般在30至45天,如果临时提出订单需求,可能会无法满足。”吴凯介绍,精益的供应商集中在江浙一带,与武汉更多的“快反”式厂家不同,精益的生产模式相对稳定,但同时也无法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前几天,吴凯刚刚接到了2021年秋冬的1万件男装订单,“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改进生产工艺,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效率,尽力弥补去年的影响”。 在汉正街多福路两旁,各类面辅料经销商遍布,在这里可以从零开始制作出一件成品服装。在汉正街从事多年女装生产批发的白浪表示,今年的寒流加大了冬装的销量。“元旦之前,各地的经销商纷纷要求加大订货量。受益于本地服装产业链的快速反应能力,生产能力基本能与需求匹配。” “相较于江浙一带,武汉的服装产业基础不差,汉派服装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需要跟上时代潮流。”一位服装产业从业人员认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服装厂很多,但是未能形成集聚力量,如果能够进行资源整合、整体规划,加上现有的“快反”能力,一定能够在全国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