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武汉 因这群珞珈山的理想者而熠熠不凡

近期,由阎志历时两年多创作完成的长篇系列小说《武汉之恋》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以武汉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的“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开篇,以陈东升、雷军等校友回汉的多个真实故事为原型,以武汉的招才引智历程为引子,落笔描写城市发展和校友们知识创业的历程。 评论家贺绍俊撰文表示,《武汉之恋》虽然写了爱情,但传递出来的不是卿卿我我、风花雪月,而是大江东去般的铿锵有力,是史诗般的气贯长虹。下面为大家分享来自贺绍俊、张柠、刘琼、何平、黄德海五位评论家的评点集粹。 书写改革开放中勇敢的“漂流者” 文 / 贺绍俊 看到“武汉之恋”这个标题,以为是谈情说爱的故事,其实非也。虽然爱情在小说中占有很大的篇幅,但传递出来的不是卿卿我我、风花雪月,而是大江东去般的铿锵有力,是史诗般的气贯长虹。武汉大学宣传片《初时梦想》 小说写了一群大学生的成长和创业的故事,他们的成长和创业与中国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严丝合缝地衔接起来,因此具有一种史诗的质地。小说从上个世纪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写起,写他们在校园的青春绽放,写他们毕业后扑向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写他们抓住改革的时势成就为一代新人。当然,小说只是集中写了一所大学,即武汉大学,作者毫不掩饰他对武汉大学以及武汉这座城市的深情,他也用饱蘸着情感的笔写出了武汉大学毕业生热爱母校和武汉的真挚之情,这其实才是“武汉之恋”这个标题的真正含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能找到原型,他们有的就是如今知名的企业家,从一定程度上说,要将这部小说视为一部纪实小说或新闻小说,小说的结尾就把我们带到了二〇一七年的一次重要的新闻现场:这一年,武汉市政府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其目的就是要用武汉高校校友的智慧和资源促进武汉市的发展。小说所描述的情景仿佛就是当年我们从电视中所看到的新闻实录。真实的生活的确很精彩,将其写成一部完全的纪实小说也未尝不可,但作者阎志显然不愿意将小说写成一个对真实生活的简单记录,他要让文学的想象承载着真实生活而飞得更高更远。《武汉之恋》 阎志 /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小说是从田路的长江第一漂开始的。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情节。读懂了这个情节的象征性,也就会读懂小说的深意。田路考上了武汉大学哲学系,他的青春就像一团火熊熊燃烧起来。他大声宣布要做长江漂流第一人。在毕业前夕,他从武汉跃入长江,经历数十个昼夜,终于在上海崇明岛的入海口与在那里迎接他的同学们会合了。田路毕业后又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他为了完成长江全程的漂流,再次向长江发起挑战,从三江源入水,漂流四千公里,顺利抵达武汉长江大桥。小说详细描写了田路长江漂流的历经艰险,读来荡气回肠。这个情节不只是塑造田路形象的需要,更有深深的寓意。这一寓意就是,小说是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喻为一次前所未有的“长江漂流”。对于小说中所描写的众多创业者而言,他们一个个不都是勇于闯险的漂流者吗? 武汉长江大桥掠影 我更愿意将这部小说看成是向一九八〇年代致敬的小说。小说正是通过一个个武汉大学的学生成长和创业的故事,形象地揭示了一九八〇年代的精神特质以及这个年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别意义。一九八〇年代开启了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这就好像是在长年封闭的中国大地上开启了一条奔腾的长江,它是那么的波浪壮阔、充满活力,它奔流不息,朝向大海——一个人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和谐社会的大海。这也就决定了一九八〇年代是一个理想迸发、激情燃烧的年代,是一个个人命运与社会进步紧密交织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凡是胸怀理想的年轻人,无不义无反顾地跃入改革开放这条奔腾的长江里,去做一名勇敢的“漂流者”。小说书写了田路、陈东明、雷华、吴爱军、林静、于真等这样一群勇敢的“漂流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劈波斩浪,胜利地抵达入海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始终保持着一九八〇年代的精神特质,始终保持着他们在青春焕发之际立下的初心。还没有一部小说,能够像《武汉之恋》这样如此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一九八〇年代的精神特质就是改革开放的依据和初心。 我略为对小说感到有些遗憾的是,作者在结尾的时候也许太欣赏武汉市政府“资智回汉”这一非同寻常的创意了,他的笔墨在这一新闻事件的描述上停滞徘徊,因此让结尾被一种纪实性的叙述困住了想象的充分展开。我倒是希望结尾能够再一次回到田路的“长江第一漂”这一充满寓意的情节上来。毫无疑问,田路是这部小说最能深刻阐释主题的人物形象,他在四十年的奋斗中,始终能够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他有着强烈的人文情怀,因此在经济大潮中他不会迷失初心,他深深懂得,改革开放不仅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整个社会和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全面解放。当小说写到田路从自己亲手创业的集团撤下来,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时,其实也就是意味着他敏锐地觉察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和关口。如果在结尾处让武汉大学的这批成功的创业者和“漂流者”们,因为田路的保护江豚的公益事业而再一次聚集于长江边上,或许会给读者留下更多的遐想。 初看小说标题,读者自然会联想到爱情故事。但《武汉之恋》描写的无疑不仅仅是男女恋情,尽管小说是从陈东明、田路和林静三人间的情感纠纷起头,但它的含义显然更为广泛,这和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有关。相比于一般小说对反映政治历史的热衷,《武汉之恋》另辟蹊径,从商业领域切入,多人物、多地域交替叙事,使得小说中的“恋”之所指,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和意蕴。 ——张柠 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已经成为学界、批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但阎志在《武汉之恋》中所做的,并非是去打捞那些散落于八十年代的碎片,而是旨在重新构建其所憧憬与设想的“八十年代”图景,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固执地重建宏大的历史叙事。他希望更为年轻的读者能感受到八十年代内蕴的那股充满生机的气息,更试图表明正是八十年代的气息改变了田路、陈东明、郑华、吴爱军这一代武汉大学生的人生轨迹,且这股气息也深刻地影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何平 《武汉之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汉大学校园展开,其中有青春的书写和记忆,但完全不是青春小说,而是思想小说或者哲学小说。它们涵括了一个长时段的历史空间,通过书写一代人的成长际遇记录了一代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发生、发展,写出了一代人的精神涅槃。 ——刘琼 如果不嫌夸大,我们或许可以说,《武汉之恋》写出了那个时代某一方向的风气。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 ——黄德海 作品选读如果不是去年四月陈东明的美女老乡突然到学校来,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一切事情。当然,世上的事情往往都是这样,没有人能预知结果,不管对与错,再回过头来探究原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那一天田路去找经济系的团委书记简威,两个人商议哲学系与经济系共同举办一场联谊会的事情,以便让两个平时住得不近、交往也不多的院系学生能够互动起来。简威住在梅园宿舍的三楼,就在珞珈山的山脚下。两人聊罢,简威送田路下楼,在二楼的转角处碰到了那场“风波”。 陈东明站在二楼楼梯口,往日的飞扬神采全无,茫然无措,显得有点呆滞。他的旁边站着两个女生,长得都不错,具有不同的美。一个微胖,但很白皙,眼睛已经哭得红肿,嘴里还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你不是说好了,等到二十多岁就和我谈恋爱吗?”另一名女生皮肤稍黑一点,但看起来更健康、清秀,身材也高挑些,则是一言不发,毫无表情地看着陈东明和那个哭诉的女生。 碰到这样的情感问题,简威觉得自己作为团委书记,有义务也有责任站出来排解纷扰,以免让更多的同学过来围观,造成不好的影响,就停下来劝慰了几句:“你有什么事儿,好好说,不要哭。” 那个正在哭诉的女生看到简威,听他这番说话的口气,误以为是学校领导来了,立即恢复了镇定,口齿清晰条理清楚地对着简威说:“领导,我要向你反映个情况。”也不征求简威的同意,自顾自地一口气往下说:“我与陈东明是荆州老乡。喏,就是他。在陈东明来武汉上大学前,我和他都在地区文工团,除了跳舞唱歌表演节目之外,我们还是地区文工团的男女报幕员。” “请你不要在这里瞎说八道了。”陈东明沉不住气了,想制止她说下去。 武汉大学樱花季留影 陈东明不说话还好,他一开口,女老乡好像更生气了,声音也提高了很多,显示出报幕员的训练有素:“我们在文工团,一直都很般配,至少地区上的人都这么说这么看。陈东明经常到我家吃饭,我的父母也很认可他。那年陈东明抱了我。我们还牵过手,散过步,一起看过电影。我问陈东明,我们这样算是谈恋爱了吧?陈东明却说我们年纪还小,组织上不会同意的,传出去影响也不好。他还保证说过了二十岁我们再谈。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开学前一天我们还在荆州古城墙上坐了一晚,我送了他一条手帕,他送给我一本书。那本书我还一直留着呢,舍不得一下子看完。上大学头一年他还经常给我写信,春节回家我们文工团的人还一起到他家去拜年。最近半年,我给他写了好几封信,他一封都不回。我怕他出了什么事,就特地向团里请假来看他。而且,我和他今年都过了二十岁了。”说到这里,女老乡脸上突然抹上了一层羞赧。 陈东明趁她停住时,又赶紧对她说:“少说两句。” 此刻楼梯上下已聚集了八九个同学在围观。大家觉得有趣,看热闹的同时,也羡慕不已。陈东明这小子,真是艳福不浅啊。相比报幕员的滔滔不绝,另一个沉默的女生则显得孤单无助,让人心生同情。田路的注意力一直在这个高挑、清秀的女生身上,特别是她那双有点倔强的眼睛,初见之下,已经让田路颇为心动。当然,还包括那傲然挺立的胸。那位女生也感觉到了有人在肆无忌惮地偷窥自己,狠狠地剜了田路一眼。田路被这一眼看得浑身不自在,居然打了个激灵,心跳也似乎随之停止。为了掩饰自己的心虚和慌张,他连忙转身去听陈东明老乡的诉说。 “我来到武昌之后,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武汉大学,找到了陈东明的宿舍。我还跟门卫撒谎说,我是他表妹,专门来看表哥的。为了给他一个惊喜,也没让门卫和同学带路,自己跑上来。可是推开宿舍门一看,他居然和她在一起。”女老乡说到这里,当时的委屈再度涌起,哭了起来,手颤抖着,指着陈东明和另一位女生。两个人在一起做什么,女老乡没有详说,旁边的同学们愈发好奇,开始窃窃私语,有两名同学还发出了“嘘”声。武汉大学操场足球赛 陈东明在班上、年级,甚至整个经济系里,都是出了名的“政治家”,作为班长和系学生会副主席,他经常对《人民日报》《红旗》《参考消息》上发表的时事文章进行学习点评,遇到好书就在班上、系里组织读书讨论。读一年级时有男女同学流露出了恋爱的倾向和苗头,他不仅及时告知辅导员,还亲自找同学谈话,晓之以理:“不能在学习知识的大好年纪去谈情说爱,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比个人的爱情重要一万倍。”对陈东明的做法,很多同学是持保留意见的,不过也有一批热衷于讨论政治、经济局势的同学与他聊得来。谁也想不到,闹出这么大情感风波的居然会是陈东明。 陈东明这时候也顾不上矜持了,赶紧辩解说:“我们只是在讨论一个活动。” “哪有大白天两个人关着门在宿舍里讨论的!”女老乡紧追不放,大声提出质疑。 “孙玉红,你、你、你不要胡乱冤枉人。”陈东明已经自乱阵脚,急得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现在大家才知道,原来陈东明的这个女老乡叫孙玉红。 “那你敢保证,你们之间没有乱七八糟的关系?”孙玉红说着,又指了指那位女生。 陈东明也心虚地看了眼那位女生,声音微弱地说了一句:“真的没有。” “那你说话算数?”孙玉红继续追问。 “算数。”陈东明只得无可奈何地表态。 “那好,这件事情算我做错了,我向你们真诚地郑重地道歉。但你说过我们过了二十岁就恋爱,你不会抵赖吧?现在我跟你都超过二十岁了,我们现在应该正式恋爱了。”孙玉红的语气里已听不出哽咽和质问,而是多了些温柔和欢喜,甚至流露出对爱情长久期盼之后终于开花结果的满足感。 “你、你、你怎么能这样说话?”陈东明明显慌了,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 “这可是那天晚上你站在城墙,在大月亮底下亲自对我说的。”孙玉红不依不饶,透露出一丝狡黠,“你可不能反悔,全荆州的人都知道我们是一对儿。” “我、我、我……”陈东明又结巴起来,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要是地上裂开一条缝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在同学们眼里这可是难得看到的一幕,难免又是好笑,又是同情,只是无从置喙,周围一时鸦雀无声。这时候,让田路心动不已的那位女生,突然拨开旁边看热闹的两名男生,面无表情地快步下楼而去。不知道她是真被孙玉红误会了,还是确实与陈东明有什么情感纠葛,却不屑于向大家解释,选择了一走了之。田路再也没有心思观摩陈东明的“人生”大戏,一心只系在下楼的女生身上,便也趁人不注意,跟在后面下了楼。 那位女生下楼之后,一直往前走。田路跟在后面,有意拉开了一段距离。他们一前一后穿过教职工住宅区、行政楼、珞珈山招待所。爬过几道弯坡,地势越来越高,那位女生显然是要去珞珈山上。盘山路上的行人并不多,这样跟在一个女生后面会显得非常惹眼。田路着实有些尴尬,继续跟下去怕被人误解,就此停下来又心有不甘,同时也不放心那位女生,担心过于平静的她反而有可能会做出什么傻事。田路决定继续跟过去。看着前面倔强行走的美丽而又孤单的背影,田路的心里面,不,田路的胸口塞满了关心、爱护,甚至拥抱的种种冲动。这些冲动都快要让田路的胸口炸裂了。 她一言不发,也不回头看,径直走上山径,在林中一块石头上默默坐下。周围是那么安静,悄无声息。 田路一直以为,四月是珞珈山最好的季节。山上山下树木很多,开始吐出一枚枚新绿,显得诗意盎然。从东湖吹来的风,裹挟着阵阵凉意。此时的初春与之后的深秋,才能见到最美的珞珈山。而在田路看来,眼前的珞珈山,相比起整座城市,显得更温柔,更迷人。他以前从来没有产生过这种感觉,难道只是因为此时珞珈山上坐着一个女孩? 珞珈山远眺 那位女生穿着白色的确良长袖衬衣,深蓝色长裤,显得有些单薄,难抵微凉。隐约的啜泣声渐渐放大,传了过来,伴随着肩头耸动。她肯定是哭了。抑制不住的哽咽,让田路心都碎了。他再也忍不住,从蔽身的树后快步走过去,一直走到女生边上,蹲下来,用右手轻轻拍了一下女生的左肩,以自己也想不到的温柔语声劝慰说:“好啦,不要哭了。” 他的出现,让女生很是意外,待看清正是在楼道里肆无忌惮地打量自己的男生时,更觉厌恶。没想到这个讨厌的人居然一直在跟踪自己。她先是一沉肩,摆脱了田路那只手,继而又猛地站起身,扬起右手,直接扇了田路一记耳光。耳光声很清脆。 女生愤然跳上山径,快步下山去了。田路一直呆愣在那里。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跟着她一路来到珞珈山上的,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挨一记耳光。耳光声响亮,山与林却为之静默下来。在那一刻,田路只知道,有些事情注定要发生,就绝对不会停止。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