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太平洋路因一块肥皂而得名 明明没有一滴水为什么要叫“太平洋”

  太平洋肥皂厂老厂房和产品 李庆喜老人介绍汉口太平洋路的变迁 武汉化工厂老厂房部分设施保留至今 站在汉口闹市区高楼俯瞰,轻轨列车像长龙一样在汉口北与东西湖之间疾驰。在轻轨1号线与京广铁路交错的地方,汉口宗关水厂下首,“太平洋路”标牌矗立在汉水铁路桥旁。 这个地方没有一滴水,为何名叫太平洋?日前,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硚口汉水桥街和宗关街,探寻太平洋路背后的故事。一个世纪前,在没有水的“太平洋”,诞生了第一家肥皂厂,人们称之为太平洋肥皂厂。这家大名鼎鼎的肥皂厂生产的产品曾风靡三镇,其中“青龙牌”肥皂成为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太平洋肥皂厂经公私合营改名武汉化工厂。如今,在武汉化工厂老厂区旧址之上,一座现代工业设计小镇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活力。 国人在汉开办第一家肥皂厂 曲宗文是老武汉人,一直生活工作在硚口,对硚口辖区的老地名、老房子颇有研究。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硚口一度是武汉工业的“硚老大”,历史上诞生过武汉多个第一:第一块肥皂、第一桶油漆、第一盒火柴、第一台手扶拖拉机…… 曲宗文说,太平洋肥皂厂就是武汉早期的民族轻工业企业的代表。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版的《硚口区要览》这样介绍太平洋肥皂厂的由来,原名民信肥皂厂,1914年由无锡商人薛坤明出资在汉正街创办。 据史料记载,薛坤明在来武汉之前,与其兄薛冬柏均为上海英商福利洋行职员,深得英商的信任。1909年,上海福利洋行在汉口三教街(现鄱阳街黎黄陂路口)筹建汉口分行,薛坤明、薛冬柏迁家来汉,办理汉行业务。薛坤明生活优裕,但不想看洋人脸色,总想创办工业利国利民。1914年,薛坤明、薛冬柏在汉口开起了肥皂厂,厂址位于统一街。民信肥皂厂是国人在汉开办的第一家肥皂厂。 民信肥皂厂创办一年后,1915年,南京商人陈经畬出资开办汉昌肥皂厂。此后,武汉又有多家肥皂厂陆续诞生。 肥皂厂改名为 “太平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每天报纸登载各国在太平洋的战事消息。彼时“太平洋”三个字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薛坤明灵机一动,何不借着“太平洋”的名号来推广自己的肥皂?于是,他让员工们在汉口一些电线杆上贴了小广告“请用太平洋肥皂”,结果一炮走红。太平洋肥皂从此风靡全市,大量订单雪片般涌来。 史料记载,1926年,厂房搬到靠近宗关皇经堂原法国人开办的雄黄厂,更名为“太平洋肥皂厂”,年产肥皂3万箱。 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太平洋肥皂厂已成为汉口实力最强的肥皂厂之一。生意兴隆后,为方便运输,薛坤明在厂前修筑了一条马路,命名为太平洋路。 武汉沦陷后,太平洋肥皂厂被日军把持,变成第一工业株式会社汉口工场。抗战胜利后,民国湖北省建设厅把接收的一些酒精厂、肥皂厂合并,组成湖北省汉口化工厂,第一工业株式会社汉口工场也纳入其中。新组建的汉口化工厂生产艰难,成本居高不下,唯有生产的“青龙”牌肥皂因品质较优,依然供不应求。 1954年,太平洋肥皂厂在公私合营后改名武汉化工厂,但肥皂名称依然沿用了青龙牌。1958年,青龙牌肥皂开始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到了上世纪80年代逐渐停产。青龙牌陪伴了老一辈武汉人几十年。 家住硚口区阮家台铁路小区的李庆喜是老武汉人,他居住的小区与太平洋路仅一条马路之隔。“以前这片地方有金鹿针织厂、黄鹤楼酒厂、农机厂,还有军工厂的厂房,厂房多得很咧!”老人在黄鹤楼酒厂的老牌坊下说起“太平洋路”如数家珍。 几十年过去了,李庆喜对太平洋肥皂厂生产的“青龙”肥皂印象很深。他说,小时候肥皂卖两毛多一条,要凭票买,买回家会把一条肥皂分成几小块用, 一块青龙牌肥皂能用上大半年,主要用来洗白色的衣服,一般的衣服舍不得用肥皂洗。 太平洋肥皂厂并入武汉化工厂 曲宗文说, 如今在手机导航上搜索“太平洋”会显示是一条路,但在老武汉人眼里,“太平洋”不单是一条路,更是一片区域。宗关水厂、太平洋肥皂厂、康成酒厂、泰安纱厂、福新面粉厂、南洋烟厂都在这一片。据统计,至抗战前期,在宗关水厂、太平洋路这一带,有各类工厂30余家。2012年,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的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中,有27处被推荐为工业遗产名单,太平洋肥皂厂就位列其中。 据记载,1954年至1958年,太平洋肥皂厂,汉昌肥皂厂、新康肥皂厂等多家工厂并入了武汉化工厂。20世纪80年代,武汉化工厂先后从意大利、英国、德国引进生产线。进入新世纪后,武汉化工厂等一些老工业企业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事随时迁,太平洋肥皂厂早已不复存在。人们从博物馆里、从武汉化工厂旧址里才能找到太平洋肥皂厂的变迁轨迹。位于硚口古田一路28号原武汉铜材厂老厂房改造而成的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珍藏有数千件老物件、老照片,展现了硚口民族工业创办、兴盛、衰落、重建的轨迹。 旧厂房变身现代工业设计小镇 2018年5月16日,在武汉市硚口区京汉大道特1号的武汉化工厂旧址,武汉D+M工业设计小镇对外开放。小镇计划10年引入及孵化100余家工业设计企业,实现100亿元产值,助力武汉打造世界设计之都。有着百年历史的工业遗址因此也迎来“新生”。 12月下旬,记者在位于硚口区仁寿路和双厂巷交会处的武汉化工厂旧址探访,看到原有的厂区内六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下来,其中有两栋两层办公楼为法式建筑,有百余年历史;三座并排而立的车间为日式建筑,大部分采用木制结构,有80多年历史;还有一栋两层楼房,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苏式建筑。 如今,作为肥皂品牌的“太平洋”已成为老武汉人的记忆,作为地名的“太平洋路”却成了老汉口的一处坐标。一条太平洋路,刻下了昔日民族工业发展的烙印,也将见证老工业基地的涅槃重生。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