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旬扎双马尾的刘嘉玲,真能当好蒋欣的姐姐?

贵圈是不是已经没东西拍了?
 
越翻拍,越尴尬;越尴尬,越翻拍。
 
喜宝被郭采洁演成“顾里plus”,扑街;
 
 
翻拍过N版的《鹿鼎记》,被张一山演成“猴戏”,扑街。
 
 
今年是张爱玲逝世25周年——这个富矿,又怎会被忽视?
 
然而,《第一炉香》只出了预告片,已经被吐槽为《第一炉钢》。
 
 
这两天悄咪咪上线的《情深缘起》,拖了两年,由《半生缘》改头换面而来,又是张爱玲作品翻拍。
 
直到今天,豆瓣上还没开分,估计大家根本不知道这剧都播出了。
 
 
不管作为张迷,还是刘嘉玲的铁粉,看这部剧,我全程的反应都是:这拍的是个啥???
 
要是让李诚儒老师来点评这部片子,估计会直接闭麦罢录。
 
#半生缘#和#刘嘉玲双马尾#都是上过热搜的,应该是精准推算出的宣传点。
 
 
但,这到底有什么值得上热搜的啊?!
 
剧情就够扯的。
 
刘嘉玲演顾曼璐,大上海的舞女,参加百乐门的花魁大赛。
 
(花魁不是古代青楼选出来的吗?剧中都二十世纪初了,《长恨歌》里面选“上海小姐”就靠谱得多)
 
第一套男装造型,哗,好帅!
 
 
结果精心准备的第二套旗袍,炸线了,穿不上。
 
曼璐姐势在必得,马上就要登台作战,妹妹顾曼桢拖着不给她缝好。
 
我们的曼璐姐,立马命令妹妹:脱衣服,跟我换。
 
 
然后就有了这个神奇的“百褶裙×双马尾”的造型,悠悠唱起了《茉莉花》。
 
 
玩儿呢?!
 
画风也不对。
 
剧组的打光算是做到极致了,柔光之下,刘嘉玲的脸上几乎看不到一条褶子。
 
刘嘉玲这张频频出现在化妆品、燕窝广告里的脸,有着顶级保养出来的细滑,但跟小说里顾曼璐的出场年纪,差别之大,还是触目惊心的。
 
 
而且,纸醉金迷的舞台上,搞这么一套非常规造型,舞女不像舞女,清纯也不清纯,老板娘都不审查就给上台的么?
 
反正微博上认为不符合人设的网友,是认为“不错”的人数的3倍。
 
 
从一开场,刘嘉玲就自带大姐大气场,感觉分分钟能跟人干一架。
 
 
这个乘风破浪的架势,有张雨绮附身的感觉。(此处应配上《无价之姐》的BGM)
 
老板娘、小姐妹对她的嚣张,都是敢怒不敢言。
 
 
祝鸿才在她面前,点头哈腰像个佣人。
 
 
家中的老妈妈,只有被她气哭的份儿。
 
妹妹是什么?会做薄荷糕、会缝衣服、刚走上社会的小可怜。
 
不怪网友们说:张爱玲本人要是看到这一版顾曼璐,估计得气死。
 
那,要是看到顾曼桢,估计得再气死一回。
 
顾曼桢身上的柔弱感,被蒋欣不合身的戏服摧毁殆尽。
 
 
看起来过于身强力壮,一拳就能把祝鸿才放倒,别提被祝鸿才欺负了。
 
蒋欣诠释柔弱的法宝,大概就是蹙眉+眼眶含泪的委屈小白花表情了……
 
 
说实话,水平还不及演樊胜美的过分要强、华妃的恃宠而骄不可一世。
 
 
哪怕是在正剧《奔腾年代》里,演得都比顾曼桢到位。
 
《半生缘》的故事,重中之重就是顾家姐妹的人选,而这俩角色,都有珠玉在前。
 
最舒服的姐妹搭档,其实是电影版的梅艳芳&吴倩莲。
 
 
俩人外形上有相似,都是眼窝微微往里陷,眼型细长。
 
吴倩莲的清淡挂长相,跟顾曼桢的际遇,是搭得上的;
 
淡妆的梅艳芳洗尽铅华,眉眼间也有一股微微的清苦,即使因为自己毁了妹妹,也有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凄楚。
 
在电影镜头里,出来的效果就是:刚刚好。
 
剧版《半生缘》选了蒋勤勤和林心如,俩人都是“琼瑶女郎”,蒋勤勤媚眼如丝的风情,演舞女更有说服力,林心如也没掉链子。
 
 
而不是《情深缘起》这样,看了半天依然觉得她俩一个是刘嘉玲,一个是蒋欣,而不是顾曼璐和顾曼桢。
 
其实,演员们不是没有自知之明。
 
蒋欣还亲口说过,自己本来想演的角色,是姐姐顾曼璐。
 
 
她对顾曼桢的解读“是一个特别贤良淑德的女孩子,而且又很纯真”,也不算离题。
 
 
然而,顾曼璐给了刘嘉玲……嘉玲姐最开始压根儿就没打算演。
 
要不是《半生缘》的制片人三飞香港,找刘嘉玲商量,刘嘉玲做点什么不好?会腾出了整个档期给《半生缘》?
 
 
俩人后来都有找补。
 
刘嘉玲挽尊:她接角色,最重要的是喜欢那个故事,或者那个角色;曼璐是刘嘉玲演绎出来的那个曼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味道。
 
 
蒋欣呢,辩白不想跟过往的版本比较,大家看我这一版吧。
 
 
我看了,我接受不来。
 
祝鸿才找了郭晓东,也是大写的不搭。
 
 
原著里对祝鸿才的描写,明明是:不笑像老鼠,笑起来像猫。
 
张爱玲有些比喻很生僻,写《色戒》里的老易,也是说人家“有鼠相”,当时李安选梁朝伟,也是被张迷吐槽过“太帅了”,但至少没有郭晓东这么违和。
 
这明明就是一张憨厚、朴实的好人脸啊!
 
 
哪怕是换成同剧的刘威来演,都比郭晓东更接近角色。
 
郑元畅的沈世钧,更是被黎明版甩了十八条街。
 
 
世钧是要有一种,淡淡的书卷气,一看就是读过书的,动作幅度绝对不会大开大合,更不会搞偶像剧里的烂俗招式。
 
而不是郑元畅这样,看不到情绪变化的脸,加上街头对视、大献殷勤的演法。
 
 
第一集里,这几个角色次第登场,就出现了三种口音:普通话、港普、台湾腔——把违和感再次放大。
 
剧组主创们据说仔细研读过两年原著,不知道跟咱们看的是不是同一本。
 
《半生缘》原名《十八春》,是张爱玲离开上海之前,文风转变的一个尝试,在报纸上连载的时候,她甚至不敢用本名,而是化名为“梁京”。
 
 
跟早期的《金锁记》《第一炉香》《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相比,张爱玲是有努力向主流话语靠近的,甚至给了小说一个光明的尾巴,世钧曼桢携手投奔革命。
 
但小说里顾曼桢被姐姐献给祝鸿才,遭遇侵犯,关在公馆里的经历,又是(部分)取材自《烬余录》里的童年阴影,加上虚构,伏演出来的。
 
整个作品的风格,其实是:一点新,一点旧。
 
以祖师奶奶的调性,怎么可能安排俩人初次相遇,就在工厂门口长篇大论、激情演讲呢?
 
 
当然,小说的情节,有一些还是太过刺激,不做适当处理,达不到播出的标准。
 
改,就看怎么改,落在谁手里了。
 
一看片头字幕,就觉得大事不妙。
 
艺术总监何琇琼,琼瑶的儿媳妇;特别艺术顾问施南生,徐老怪的Soulmate ,自带侠气一女的。
 
 
俩人擅长的琼瑶腔×江湖气,能合并同类项吗?
 
不能。
 
蒋欣的演法,很多时候有着琼瑶剧的痕迹,蹙眉,含泪,委屈巴巴。
 
刘嘉玲顶着张叔平做的造型,又是施南生的闺蜜,整个片场咖位最大的演员,即使表演有过火之处,会有人提意见?
 
不会。
 
 
导演就更玄幻了。
 
杨亚洲可是拍过《空镜子》、《浪漫的事》、《美丽的大脚》的,最擅长的是现实主义,或者主旋律题材。
 
 (《美丽的大脚》里俩女演员,袁泉的都市感和倪萍的“千里招招”,都演绎得很有质感)
 
像反映汶川地震的《大太阳》、民工题材的《泥鳅也是鱼》,都是很容易冲奖的作品。
 
本质上杨亚洲有傲气,也有傲骨,并不是很待见商业题材。
 
《投名状》被他定义为杀人暴力,《画皮》呢?白发魔女,总之“这就是香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破电影,现在却成了大片横行霸道”。
 
 
《情深缘起》应该是他操盘过最大的“大片”了。
 
 
此前没有商业片的操作经验,选的全是没有合作过的新拍档、新演员,即使把施南生张叔平……这些业内翘楚都薅过来,结果也未必乐观。
 
如此割裂,如此不由衷,主创们又各有各的特质,可不就是,拧巴么?
 
张爱玲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其实是“借鉴”了美国作家马宽德的情节,甚至包括那句著名的金句:我们回不去了。写成《十八春》,是二度加工;《半生缘》,三度加工。好在都是自己动手,张爱玲既有改写癖,又熟悉人物的发展脉络。
 
而她的小说,包括亦舒的小说,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很多地方跟当下语境已经迥异。许鞍华翻拍她的作品都屡战屡败,成功一点的《色戒》,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编剧王蕙玲,像修补丝织品一样,以张著为底本,补缀出一个更有戏剧性的故事。
 
二十一世纪的编剧、导演们,与其刻舟求剑,为什么就不能与时俱进,制作几个出彩的原创剧本出来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