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改革后,如何突破阅读理解难关

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教育部门可对高考、中考的语文、英语分数权重作出调整,使语文比英语和其他外语总分至少提高20%。
虽然这一呼声还并未得到落实,但可以看出语文在学科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而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也曾提出,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趋势已在一步步践行。 语文学科之重远远不如语文学科之难。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已经大幅度提高了阅读的思辨性、复杂度和扩展度。 同时,高考语文卷面的文本字数已从原来7000字增加到 10000字,而阅读理解的考纲内容将拓宽到哲学、历史、科技等领域,且使用的阅读文本也远远超出对应年段的教材内容。甚至连小学的考卷还会用到初中教材的文章。
比如《丁香结》是六年级教材中宗璞先生所著的一篇散文,但在考试的阅读理解中却没有使用教材原文作为文本,而用了宗璞先生另外一篇初一课本中的文章《紫藤萝瀑布》。 阅读考察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难度系数,那学生们该怎样做才能在语文考试中拿高分呢? 在卓越教育的大师讲坛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和语文名师唐砚老师,总结了颇有价值的高效阅读方法论。

卓越语文总负责人唐砚老师: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将学得变成习得的过程

多阅读,减少陌生感,建立阅读的适应性。考试中孩子常遇到没有读过的文章,但如果他对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方式不感到陌生,那么他就可以耐心地阅读下去。 平时尽量读原著,提升语言品质。许多删改之后的文章(非原著)减少了很多干扰信息,孩子不动脑子就能读懂,这就达不到阅读训练的目的,所以一定要尽量读原著。 学会降维打击。考试的阅读材料以时文居多,如果平常大量的用名著去练习语言能力,孩子考试应对时文就非常容易。反之则不然。

第四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用阅读“四步法”,力求深刻和广泛

书籍是人格塑造的雕刻刀。书籍蕴含的深刻思想塑造了人的精神世界,读《百年孤独》,孩子可以感受到坚强;读《蜜蜂的秘密生活》,孩子可以学到宽容。而广泛的阅读则为孩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 保持好奇。调动积极性,不要将阅读当做任务,享受阅读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局。 细致入微,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记录不断深入文本。《夏洛的网》中出现了大量人物角色,要想梳理清楚人物关系,做好笔记不可少。 捕捉灵感。阅读的过程也是思辨的过程,不妨在阅读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输出想法。再将自己的感叹诉诸纸笔,这对写作大有裨益。
阅读是终身的功课。如果说阅读的显性效果直接体现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那么隐性效果则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可能体现在他待人接物的态度,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情绪管理……卓越教育始终深信,教育是一笔一划的修行,是十年树人的等待。 自2017年推行强语文战略起,卓越教育不断革新语文学习的体验。邀请周国平、蒋方舟、陈更、彭敏……等各界大咖,与家长、孩子面对面分享语文学习的方法论。在节日中将语文与传统文化创意结合,于沉浸式场景中为孩子的语文知识筑基。 未来,卓越教育也将探索5G全息投影等更多高科技手段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为家长和孩子带来更多语文学习的盛宴。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