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都府堤上状元楼:每家每户都走出了大学生

状元楼 状元楼 都府堤 状元楼牌子 距离户部巷北边不远处,有一条长417米的青石小路,它就是武昌都府堤,也被称为“中国第一红街”。 这条红街由南至北有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而毗邻毛泽东同志旧居有一座小院,即都府堤112号。小院坐东朝西,住着19户人家。在这座看似普通的小院里,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每家每户都走出了大学生。他们有的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有的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这座人才辈出的小院被冠以“状元楼”的美誉。 状元楼成新晋打卡地 状元楼小巧,里面仅有一栋3层小楼和两栋2层小楼,幽静古朴。每当清风袭来,婆娑树影间黛瓦灰墙的光影,似在阐述伟大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精神,诉说一代又一代后辈少年从中感悟的远大志向。 据都府堤社区网格员刘平介绍,状元楼曾和毛泽东同志旧居共用同一个街道号牌,都府堤41号。 当时针拨回1927年,毛泽东同志正是在都府堤41号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蔡和森、彭湃、杨开慧、夏明翰、毛泽覃等革命先烈也曾在此住过。而都府堤1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小,是1924年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陈潭秋的故居,也是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其实“中国第一红街”都府堤原是清朝修筑在武昌古城司湖边的堤坝,由于这里靠近都察院御史府的衙门,所以被人们叫作都府堤,晚清沿堤形成居民区,名为都府堤大街。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校舍原是晚清重臣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学堂,但他为救亡图存而创办的新式学堂,最终没能拯救大厦将倾的清王朝。旧王朝覆灭后,中国大地上,慢慢换了人间。都府堤上的晚清学堂、晚清风格的民宅,见证了一段红色的岁月,见证了在这里孕育的革命火种逐渐撒播至神州大地。 坐落在拥有三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老街上,状元楼现如今也成为游客来此拍照、打卡的新地点。人们想到此地熏染文气,更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特意过来沾沾喜气,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升学考试的时候,考上心仪的学校。 这座建于1992年的院落原为武汉市博物馆职工宿舍,由19户职工家庭组成。家家重教育,户户出人才,每家都有小孩考上重点大学,其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此外,还有2位博士和4位硕士,以及3名留学生。 2017年,街道和社区为小院竖起“状元楼”牌子。 楼下弟弟串门来问作业 记者在等候72岁居民王莉华接受采访时,美妙的萨克斯音乐从状元楼缓缓流出,眼前的三层古韵建筑更显文艺气息。 王莉华的爱人许泽清退休前在武汉市革命博物馆担任美工,她的两个儿子先后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王莉华和爱人喜欢看书,儿子们也是,所以即使经济拮据,她仍然每个月从工资里挤出钱给孩子们买书,保护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那个时候没有培训班,只能靠孩子们自己做教材上的习题,但教材很难买。”大儿子许巍读中学时,老师建议每个学生买一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习题精选》,王莉华骑着自行车找遍整个司门口的书店无果,就过江去武胜路找书店试试。三镇踏遍后,最终她才在水果湖的新华书店里买到。后来,许巍为了不让妈妈辛苦白跑,便买了张武汉市交通图,在图上只要有书店的地方就标注一面小红旗,方便妈妈买书。 王莉华说,院子里的孩子都爱读书。自家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邻居家高年级的孩子已成为习惯。住在王莉华楼下对门的弟弟遇到难解的题就跑上楼找两个哥哥,后来这个弟弟考取了海军工程大学博士。 82岁的全国正退休前是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馆长,妻子陈才秀曾是武汉中学职员。陈才秀见到本报记者时,一直很谦虚。询问得知,她家大儿子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大女儿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小女儿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全国正一家人经济上不太宽裕,五口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书桌不够用时,就将收起的缝纫机当书桌用。平日里,全国正会要求儿女坚持写日记、背诵课文。他常常教育孩子,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上的困难都是纸老虎。 状元楼的学习氛围浓厚,院里的孩子们常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门前的杂志摊看书。2015年住在状元楼的租户朱师傅的儿子前两年考上了广西大学,王莉华称赞从事冷冻机械工作的朱师傅乐于助人,而状元楼融洽的邻里关系也让朱师傅留下来租住至今。 今年,状元楼没有高考生,再过两年,王莉华的孙女就要参加高考了。尽管孙女已随父母搬离状元楼,但王莉华对这位从状元楼走出去的新一代人充满信心。 优秀学生的学习秘诀 常有人问,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走出的人才究竟有什么样的学习秘诀?王莉华斩钉截铁道:“每个人心中都明白‘读书不是为别人,是为自己’的道理。你首先要有知识、本领,才能够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于这个社会,继而才能够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很多家长爱对孩子说‘你给我好好学’‘你怎么不跟我争气’‘你怎么只考这么一点分数’……我们从不说这样的话。 ” 孩子们常去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等,在文化熏陶下,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目标,拥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肯下苦功夫。尽管王莉华没有特意跟孩子们灌输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但这里的红色基因对大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生得阳光、正直,热爱社会和祖国。” 住在都府堤状元楼的居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网格员刘平透露,几乎没有一户人家把房子卖掉,即使搬走也会把房子空下来或出租。 但凡看到有人不爱惜都府堤的老街或做出破坏公物、文物的行为,王莉华心里就难受,她说:“我们是这里的居民,看不惯别人来破坏,保护状元楼和它周围每一处‘红色’的环境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