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退出家长群了怎么着 说出多少家长的心声

01、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家长群里的家长和老师
 
这年头没有什么群比一个家长群更能考验人性和智慧了。
你要做一个好父母,除了在生活里输出爱与榜样,还必须在家长微信群里制作得出不重样的的连环彩虹屁,尽管你内心千百次的想退群,最终千万次的跪下了没退成。
所以当一匹退群黑马横空出世时,家长们立即朋友圈张灯结彩,奔走相告,有点像跪在街边的流民看见了陈胜吴广一样鸡冻。
 
事情是这样的,有位爸爸发了一条戴着口罩实名吐槽的视频,瞬间冲到顶流,点赞10W+。他在视频里说自己不要给老师做助教了,退群辞职了:
 
 
 
这架式一看就是已经忍无可忍,生无可恋直奔破釜成舟而来的。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群成了一种秦王暴政似的存在。
要么是家长们列队齐声唱赞歌,要么是僵尸般复制粘贴送表情花和祝福模版,就差要去集体修长城去了。
 
连人日都都没有放过家长群崩溃现场报道:有位爸爸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及时回复老师在微信群里的通知,本来上班压力就大,不得不停分神去看手机老师有没有发什么重要通知。晚一点回复,会被老师点名,每天辛苦搬砖一天,回去还得陪写作业。
最后在社畜和家长两种身份的交替下,就崩溃大哭了。
 
 
 
其实,我们中年老母对家长群里的奥斯卡表演已经审美疲劳了。相同的戏码从微信群长红不衰的这十年每天每天都在上演。
看在众生皆苦的份上,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个在家长群里作过家长也作过老师的两面人心得。
 
02
家长群是谁的恶果?
 
在揭竿而起前,我们需要思索的是家长群里的暴政,是家长造成的,还是老师造成的?
 
好像,表面上看起来是老师造成的。
社畜家长们下班通勤车上第一件事便是在班级群里爬楼看聊天记录。即使很累很烦,但信息还是不能错过。即便委屈求全,伏小做低的。为了孩子,家长们啥都可以忍,请参照本号《你把孩子送去学校是为了当人质吗?》。
进了家长群,甭管你多牛B,也只能是某宝妈,某宝爸,连自己的姓名权都没有了。
家长在群里一副谨小慎微,诚惶诚恐的样子,就滋生了某些老师的PUA欲望。比如某些老师在家长群里对个别孩子种当众点名,游街示众,把孩子分了三六九等的。
长久的家长群里压抑,也会引发人性的变态,老师踩家长,家长也要踩老师。人踩人,谁不会啊?
比如下例这种冤冤相报:
 
 
 
但往深层次去探索,老师们也觉得很委屈。
每次和我战斗在教育前线的同事聊天,老师们这种家长群的刀光剑影十分恼怒。
有位老师说,“有些家长就是矫情!一个大男人动不动就哭,还有那种想退群就退群的,都非常任性不成熟。
群是谁建的?所有的群不都是家长他们自己要求要建的吗?
说是为了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他们自己要全程监控孩子在校的一切,并不是老师要求的啊。我们当老师的,平时除了备课上课,剩下的时间都用在回家长微信上了。经常半三更的还有家长打电话发微信,只要没睡着,我都给回复。我说什么了吗?我们都没有退群,没有傲娇,他倒自己先退了。”
 
看来老师们也很委屈。
家长群让老师24小时无休,活得比便利店从不休息的店员还苦,还落了一个秦始皇的名声。
这比窦娥还冤啊,镇定,镇定!
 
 
 
家长越是对老师诚惶诚恐,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解读。
虽然说微信群主导话语权,群主才是最有POWER的人。其实,在作为曾经在学校工作过几年的现任家长的我看来。有些事情,老师也是受害者。
 
关于微信沟通,对老师的造成的困扰也不亚于老师给家长的。
一呢,看到的都是人性的肉麻表演。
有些家长喜欢直白肉麻地向老师示好表达感恩,尽管大部分有时候老师也不堪如此恶趣味的干扰,但这也不是老师能够制止的人性表演。
 
 
二呢,完全没有下班时间。
很多班级群大多是班委会的家长们自己建的,老师们都只是在里面发些通知,一般很少展开讨论,因为一旦开始讨论,你就不要去上课了。这一点我可以说是有非常惨痛的经验教训了。两年前我刚接手这个初一班,每天上完课回办公室一划手机,满屏爆红,头都要炸,问啥的都有。
那时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每个家长的问题我都会耐心回答。很多家长关于孩子巨细靡遗啥都要问,各种担心忐忑质疑一股脑全堆过来。并且后来我发现,他们会放大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还会顺着自己的思路去解读,经常会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家长两口子吵架都来跟我讲。时不时的半夜三更都会有家长打来电话,一段时间后我自己崩溃了,失眠抑郁,人都差点垮掉。”
 
所以看到家长午夜发微信被老师拉黑的新闻,我不仅在黑夜中在自己的大腿上使劲拍了一下大声叫好!
 
 
03
孩子是老师与家长中间最大的牺牲品
 
和一位做了十五六年老师的朋友聊天,她说家长群其实是家长和老师双方共谋的产品,这个产品用好了,是通讯工具,用不好,其中的牺牲品只能是孩子。
她说,最近十年变化很大,家长越来越有意识参与孩子的教育。微信群本来是一种沟通手段的进步,但结果孩子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了。为什么会这样?家长时刻关注家长群的信息,无非是想第一时间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老师这么做,也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结果就把孩子的很多日常顽皮天性举动都放大为了“是不是守规矩”。双方谁也没想到,这样做的会结出一个两败俱伤的恶果。在成人互相角力之时,唯独遗忘了中间的孩子。
 
就比如,那个武汉跳楼而死的孩子。本号写过《被家长打后跳坠亡的14岁的他,不是最后一个》。
课间打牌是处于升学压力下的正常排遣动作,然而现在的学校和家长之间共生的恶文化就是,老师要把孩子的一举一动报告给家长,同时又希望家长做自己的助教来完成这些驯化。
最后孩子无处可逃,跳楼死了。
 
古话说,距离产生美。
现在大家这么焦虑,就是因为家长和老师都丧失了自己权益边界,互相产生了干扰磁场。
家校沟通也许不需要这么紧密,保持一个适当的边界是不是对孩子比较好。
 
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某次上课安排是学生A讲他的报告。
然而上课的时候A没有出现,也没有请假邮件。因为这节课是以A的报告内容为主的,朋友就跟其他同学要了A的电话,打电话问A在哪里?
A后来向教导主任投诉了这件事。
主任批评了我的朋友,说你可以给旷课的学生扣分,但不能给旷课学生打电话,这是干涉对方的隐私。
 
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
它说明了中西文化的区别。但也说明了教育还是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用把他当作一个奴隶时刻监视起来。
同理中国的家长群能少建就少建。如果一定要建,应该要加以下四条群规:
 
1.有明确的线上工作时间。
比如每日家长群的沟通时间就是下午三点到七点之间。
老师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时间完成工作,不用24小时待命。
家长群里也可以互相尊重,不用出现夜里11点还要打卡扰民的现象。
 
2.杜绝群里乱拍马P。
咱们都是一种体制里长大的苗,你会拍的马P我也会拍,马P姿式都大同小异,拍来拍去都一样,不会有啥新创意,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流量,并浪费他人的眼球了。
 
3.杜绝在群里游街示众。
老师如果对具体学生和家长有反馈意见,请单向沟通,不要把对个体的点名批评放进群里。这有游街示众的视觉感,只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比较被批判了,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
 
 
这种游街示众的结果,要么是家长忍气吞声,要么是家长和老师互撕,但最后伤害的都是孩子。
 
4.杜绝东厂西厂风。
家长的责任是在家里照顾好孩子的身心,老师的责任是在学校照顾孩子的学习。责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越界。
老师不是东厂。
家长不是西厂。
给孩子一些空间。
孩子课业很重,偶尔在课堂上睡着了,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未完成作业对一个孩子的前途的伤害,远远低于他的老师在群里说“未完成作业=不要脸“的伤害。在学校的一些打打闹闹是孩子的天性,就不要事事都要进行文字汇报了。
老师和家长的合作是为了教育,而不是为了完成东厂西厂的监察使命。
 
小时候,我最讨厌的同学是“告你妈去!“”告老师去!”。
没想到,几十年后,家长微信群不用同学打小报告就已经全方位地实现了这个“告”的功能。
微信群本意是要方便沟通。但是如果它变成了一张越织越密的网,网得家长无招架之功,老师无透气之力,孩子无成长之自由和乐趣,和家校共建的目标背道而驰,那就在变成家校共害之前,该退就退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