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媛群:越穷越装,越装越穷!

一位叫李中二的博主花了500元,进入了一个魔都名媛群做卧底。发现了名媛们的日常生活,比如6个人拼单一份丽思卡尔顿双人下午茶,只需每人85元。60个人拼团法拉利拍照,只需每人100元。这都不算啥,还有3个人拼一双Gucci丝袜的。
 
来自李中二公号
 
 
这些高级拼多多的目的主要是两种:一是成为小红书的名媛。二是,钓到金龟婿。
云南洱海边最畅销的业务就是几百元租赁饱和色宝马拍一天的照
人均白富美在各大景点已经实现
 
其实,小红书作为“炫富集结地”,人均法拉利、个个白富美的产业已经被大揭秘过很多次了。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别忘了,总理说过中国还是6亿人每月收入也就1000元。
然而,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前赴后继地用高利贷买奢侈品,企图过上一种小红书的名媛生活。
有很多人批评这些拼多多上海名媛们坏,我倒觉得比起用高利贷买奢侈品,最后还不了债要自杀的人,这些名媛群的精打细算已经算买买买时代的正能量了,她们至少没有借高利贷过这种虚假的生活。
 
最近几年因为高利贷买奢侈品走上不归路的年轻人很多,很多。
比如,2018年,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高新法庭陆续受理广西某金融投资公司诉高校学生借款合同纠纷案件,400多名大学生成被告。
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一名大四生的家属,在生自杀后,仍频繁接到网路贷款平台的催债电话。尽管家人如实相告「孩子已经死了」,对方仍公事公办地说,「那你把电话拿到土里面,让你孩子听电话」。
 
02、
当然,这也不是中国特色。这是消费主义的时代病。
日本的一本畅销书叫《饱食穷民》讲得就是日本在经济大腾飞的时候的这种消费主义时代生存诡相。
广告
日本世相02·饱食穷民
作者:[日]斋藤茂男
京东
 
书里有一个家庭主妇淑子的案例。淑子有购物瘾,按照流行语就是,总在“报复性消费”。她就算手里没钱,也会借各种高利贷去购物,最后搞得家里破产。
精神科医生说,这是一种用购物来填补空虚的病态心理。现代人虽然不会为明天的生活而担惊受怕,心中却时刻伴随着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对现实不满。
 
当然,我觉得这种心理疾病,在消费社会,男女都有,并非是女消费者的特病。
 
作者问道,“为什么人们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也要从信贷公司借贷,或是用信用卡购物呢?这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虚荣心在作怪,而是出于一种人们在苦闷中试图证明自己的心理,证明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证明自己没有落后,证明自己不低人一等。“
这个“苦闷中试图证明自己“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自我价值。
当一个人没有自我价值的时候,就必须要用外物来加持自我,用标签和价格证明自己不低人一等。
很多奢侈品营销从小众市场进入大众市场,就是利用这种没有“自我价值”的心理。
任何品牌要赚钱,必须提供三层价值。
第一层是品牌基本价值:功能价值。
第二层是满足了功能价值之后的:情感价值。
第三层是:身份价值
 
一个品牌如果只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那它就会成为大通货,只能赚点微利。品牌提供的情感价值越高,溢价能力越强。而奢侈品牌这种最有溢价能力的品牌一定是可以让消费者感到她的身份(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 社交标签/identity)被抬升了。
做奢侈品营销的时候,谈得最多的词就是地位(status).
越当消费者缺乏自我价值,感到社交地位不足的时候,会越想办法进行补偿性消费、地位促进型消费。奢侈品因为其价格高供货量少,能用稀缺性象征地位和财富,是典型的地位促进型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奢侈品行业会在中国的显著特征是:越穷越买。
所以很多年轻人刚入职场,一分钱存款没有,甚至要借贷买名牌包包衣服化妆品,就是通过这种“地位促进型购买”迅速在心理上补偿自我价值缺失感,通过物品让周边的人感到自己也是有价值的,不能被低看。
 
03、
穷人为什么会对奢侈品有这么大的渴望呢
再推荐一本书:《贫穷的本质》,是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家写的。
【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 贫穷的本质(修订版):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法)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
当当
贫穷的本质作者班纳吉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穷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更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冲动型决定,因此他们更需要频繁地释放压力。储蓄和理性消费是一种延时满足。而穷人更容易追逐短时解压,拒绝延时满足。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往往越穷的地区越爱讲面子。抢着买单打得头破血流,用年收入的一半为死去的亲人办特别豪华的葬礼,这种事情一般都出现在不富裕的地区。
 
博友@抓马坤 前不久写过一条针对买买买的微博。
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她有位朋友不得不从美国搬回彰化,打包的时候发现这些年买的名牌包包和鞋子,付一套公寓的首付都戳戳有余,而拿去二手店估价,大约是买进价格的一成回收。
@抓马坤对朋友说,“名牌不治病,重大疾病险和医疗保险可以负担你真正病的时候的费用,自己存的退休金和无贷款的恒产是真正的解忧灵丹。”
这么语重心长的一条微博,居然都收到了私信骂贴,有小姑娘骂@抓马坤是老了才有了这种想法。
 
精神越贫困,才越要用外物加持自己,于是买买买。
但商人是不会放过这种没有自我价值的消费者的,于是朋友圈炫富也开始产业化了,这也是小红书名媛圈的诞生背景。
你可以轻易地以几十元上百元的低廉价格“私人定制”炫富照片和短视频,内容足以震慑朋友圈。至于照片和短视频的内容,则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随意选择,只要你提供自己的照片、声音,然后价格出得到位,就是让某位名人明星陪你吃饭也不在话下。
 
你以为花个几十块炫富,就一劳永逸了吗?
但其实越晒就会越穷。
 
除了骗子之外,热衷于在朋友圈里炫富的最大原因就是,
离开了别人的目光,自己没有价值了。
 
二十刚出头的时候,和“买买买”搭配在一起的是“啃老族“。没爹妈啃的,或者等到爹妈被啃光的时候,就要借贷割肾继续买了。
 
《饱食穷民》里说,以前时代的贫困是“贫困中的贫困”,消费主义时代的贫苦是“繁荣中的贫困”。书名《饱食穷民》意味着:在这个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新时代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的极限状态的人们。
一边是时不我待和鼓吹消费的宣传导向下的过度买买买,一边是超饱和、让人身心临近崩溃的工作状态,。
这些人被经济繁荣吞噬,被贷款消费逼入窘境,他们难以忍受超负荷的996工作节奏,却又担心生活表象不如别人,不能轻易离开社畜的生活。
所以和买买买搭对出现的另一个时代名词就是:过劳死。
买买买和过劳死就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死循环。
 
如何攻克这个死循环呢,只有两种情况下,一是社会文化不是“笑贫不笑娼”,社会共识是“奢侈品不等于社会地位高”,二是,内在自我价值很稳定,不需要奢侈品作为补偿性。
 
这也是FIRE教比如某次FIRE论坛里有人说他39岁年收入34万美金,有49万的房贷和40万的存款,他问他能不能afford买辆10万美金的保时捷911?
论坛里的回答是,在我们这里标准答案是你应该买辆二手的凯美瑞。
 
就像我经常给博友的建议一样,与其说财务自由是个数字一种目标,其实财务自由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要达到这种生活方式一定要找到自身的非终结的意义, 要靠内在驱动。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