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广津青”谁最有希望跻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竞争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国庆节前,深圳市副市长张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断增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和辨识度”。 此前不久,自然资源部对时任青岛市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 “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议进行了答复,明确表示,“青岛具备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 从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来,截至目前,已有深圳、上海、广州、青岛、天津、大连、宁波、舟山等八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各地近期持续加力竞争的背后有哪些故事?除了上海之外,哪座城市最有希望跻身海洋中心城市?

何谓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个概念其实是个舶来品,是“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领先海事之都”等概念的继承和延伸。2012年,挪威海事展和奥斯陆海运联合发布《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其英文直译应为“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为适合中文表意,国内学者将其翻译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榜单

该报告迄今共发布四期,主要评分指标为航运、港口与物流、海事金融与法律、海事技术、吸引力与竞争力等。具体来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拥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内起着枢纽作用且对全球经济社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最新一期的2019年报告显示,新加坡蝉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第一名,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中国香港、英国伦敦、中国上海、挪威奥斯陆、日本东京、阿联酋迪拜、韩国釜山分列第二至第十名。 中国香港、上海表现突出,已连续四次排名前十五位。2012年,香港排名第五,上海排名第七;2015年,香港上升至第二,上海上升至第四;2017年,上海排名第四,香港掉落至第七,这一年,广州也跻身榜单排名第十五位;2019年,香港回升至第四,上海排名第六。 可以说,上海已经是内地“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领头羊。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海洋局共同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内政策语境中。 随后,沪深两城开始进行相关规划。2018年,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上海全球城市定位相适应的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友好、海洋安全保障有力、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管理先进的海洋事业体系。 深圳在2018年发文提出到2035年,重点提升在亚太地区海洋领域的影响力,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随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八地要建海洋中心城市

除了沪深两地得到国家层面支持外,广州、青岛、天津、宁波、舟山、大连等城市也表态有意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国内多地有意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7年底,广东省政府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提出将广州、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珠海、汕头、湛江建设成为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 去年底,天津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优化配置与海洋相关的产品、服务和资源……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今年全国两会上,时任青岛市长孟凡利在山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中,连说六个恳请,包括恳请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青岛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 今年3月,浙江省发布《2020年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提出,浙江将朝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发力,由宁波、舟山分别启动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加快宁波舟山港向世界一流强港转型。 今年4月,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核心任务及阶段目标: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 纵观上述“候选”城市,上海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而且在中国和全球海洋经济中心的建设中一马当先,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踏进圈内。而深圳凭借超一线城市地位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也已经“预约”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名额。 青岛、宁波、天津、大连、广州在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大体处于同一层级。其中,青岛在海洋科技、海洋教育等领域领先;宁波舟山港去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19亿吨,并连续11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广州、天津身为百年大港,大连是东北亚重要港口城市,战略位置不容小觑。在此背景下,谁能在逆势中突围成为沪深之后海洋中心城市第三极?

沪深占先,其他城市各有优势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承担着两个角色: 一方面以海洋发展为核心功能参与世界海洋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以海洋经济发展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周乐萍借鉴全球城市评价体系和国际中心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等评价体系,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评价体系的一级目标设为: 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吸引力。 参照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评估框架,将一级目标层划分为六大准则层: 区域经济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区域开放中心、区域海洋中心。根据这六个指标再细化出36个三级指标。

沿海地区海洋中心城市得分与排名

根据周乐萍的研究数据显示,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标准来看,沿海城市间发展差别巨大。上海、深圳得分较高,二者在全球城市排名中,皆位于前列。从传统的城市评价指标来看,上海、深圳在宏观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方面,皆可位于世界城市前列。从海洋特色评价指标来看,在港口物流、国际贸易和海洋科技等方面,也极具实力。 上海、深圳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强度都存在不均衡问题。深圳对周边城市的平均联系强度略高于上海,而上海对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较强。深圳周边的东莞和广州自身的制造业就比较强,因此深圳对珠三角主要城市间联系远大于非珠三角的广东省内城市,发展平衡度较低。 总的说来,上海、深圳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上,在全国具备较大的潜力和竞争力。尤其深圳,作为后起之秀,在经济和城市规模上不断赶超上海。但目前两大城市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仍有一定的发展差距。 从城市能级来看,上海、深圳是具有高国际知名度的大都市,2020年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上海和深圳分列第4位和第11位。在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中,上海、宁波、深圳分列第3、11、18位,青岛则从2018年的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15位。 从城市间得分来看,城市间同质性明显。广州、天津、大连、青岛、宁波得分相近,并不能拉开太大的距离。从传统城市发展来看,广州、天津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济基础、城市设施以及文化交流等活动,都具有绝对优势。大连、青岛、宁波虽是后起之秀,但作为区域的核心城市,其经济基础、城市设施等发展也相对成熟。 这五个城市,从传统城市评价来看,未存在明显差距。从海洋特色评价指标来看,广州、天津、大连、青岛、宁波皆为海洋区域经济中心,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国际贸易等方面差异不大。实力相近,卖力吆喝,这也是各地近期持续加力鼓与呼的背景所在。

风口下的内部格局与外部竞争

2009年至2015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五个国际航运中心,分别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时过境迁,概念升级。“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取代“国际航运中心”成为新风口。

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枢纽港口范围

有评论认为,风口的变化蕴含着微妙的格局变迁:一方面珠三角区域涌现多个枢纽港,广深的崛起意味着香港因素对广州深圳发展航运产业的影响正在淡化;另一方面表明中国航运中心格局悄然发生变化,天津、大连、青岛、唐山等红极一时的北派港口城市相对没落,而上海、宁波—舟山、深圳、广州等南派港口城市愈来愈强。 饶是如此,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角逐中,上海尚且吃力,更遑论其他七个城市。在学者看来,中国城市距离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在核心功能排名中,中国城市表现不够突出。以国际航运中心为例,2018年港口吞吐量前十名,中国港口占了七个,其中宁波港、青岛港表现突出,但是在当年世界十大航运中心的评估中,仅上海被评为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其他航运中心皆无。 同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等各种城市评估中,能进入榜单的多是上海、深圳、广州等,其他城市进入各种核心功能城市排名,且能进入前列的不多。这正是源于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不足,核心功能发展亟须突破。 此外,海洋经济总体规模小、海洋经济增速放缓、海洋科技贡献率低、海洋服务业发展不足、城市功能趋同,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中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风口之下,冷静为上。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