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家沙龙第75期实录 寻踪北京城

主持人:欢迎各位来参加腾讯·大家、白塔寺再生计划和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合办的这场沙龙。这个沙龙的主题叫“寻踪北京城”。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前面摆着书,这是我们的专栏作家陆波女士即将推出的新书《北京的隐秘角落》。这本书的内容源于陆波女士在腾讯·大家发表的一系列专栏文章,提到的她走访的北京很多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的或者是只存在一些遗迹的地方。

还有一位嘉宾也是我们腾讯·大家专栏的作家,他的网名叫做十一贝子,相信经常看我们专栏的人应该对他的专栏有很深的印象,因为他是可以把建筑学和金庸小说人物结合在一起去写作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专栏“匠门杂记”。十一贝子的真名是贾珺,他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

第三位也是我们腾讯·大家的专栏作家,他研究老照片,对清末民初的北京城了如指掌,徐家宁老师。

今天来的三位作者,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是那种快餐式、百科式写作,他们的每一篇文章很多都是自己走到那个地方,或者自己亲自去经过非常严密的考据,有点像是侦探小说似的写作方法,他们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雕细琢,有的时候我甚至怀疑他们自己脑子里有一个现成的数据库,作为编辑,我给他们配图的时候觉得根本不需要替他们找图,因为每次他们的文章过来的时候都会附着很多自己拍摄的,甚至是自己画的、考证来的图片。

今天我们在现场还可以看到徐家宁老师的数据库。一会儿在活动进行当中,大家请关注大屏幕,看一下徐家宁老师压箱底的宝贝。现在活动开始,我们把话筒交给陆波老师,先讲一下她这本书的由来和她写作的原由。

徐家宁、陆波、贾珺徐家宁、陆波、贾珺

陆波: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尽管天气挺凉的,各位还来捧场,我心里很感激。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是半路出家的,我是北大法律系毕业的,是个专业律师,干了一辈子的专业。律师做了几十年以后,突然又转到写作的这条道路上来,应该是我从小对文化、对历史有一种从内心深处的热爱。

律师是安身立命维持生计的手段,人到中年以后,就觉得要实现我的初心,实现我写作的梦想,非常感谢腾讯·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非常的机缘巧合,他们对我的作品是认可的,合作得非常愉快。

这本书基本上是专栏发表的一些文章。这不是很有规划性的写作,而是我的脑子里有时候对什么事情突然有了兴趣,或者说我走到哪里突然有了兴趣,可能对一些比较残存的文化古迹提起兴趣以后就想办法去找资料,然后在深度上去挖掘它。

我希望自己的写作不是泛泛之谈,比如那种去景点得到一些讲解式的解释,而是希望对文物本身进行深入的挖掘,这可能是其中最大的特色,你们可以在我的书里面看到,这本书出版以后希望大家多多批评、多多指教。

美军航拍北平:阜成门大街、北沟沿(赵登禹路,西向),由远而近依次可见内城西垣阜成门、妙应寺白塔、中央医院、景德街牌楼美军航拍北平:阜成门大街、北沟沿(赵登禹路,西向),由远而近依次可见内城西垣阜成门、妙应寺白塔、中央医院、景德街牌楼


主持人:现在跟着徐家宁老师的展示,开始我们的老北京寻踪之旅。

徐家宁:陆老师的新书叫做《北京的隐秘角落》。北京其实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市,现在城市化的脚步比较快,这当中确实有很多隐匿的角落。我们想到一个题目叫寻踪北京城,贾老师出了一个主意,从最西边的阜成门一直到最东边的朝阳门,因为这条路也很有历史,中间有很多古迹,有些还在,有些已经没了。所以我大概选了80几张图,顺着这个图,有的、没有的一些古迹大家可以看一看。

从阜成门开始,比如说这个照片的来源和摄影师年代内容,这个是194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用轻型飞机在自西向东,开到阜成门那边,最近的是阜成门的城楼,资料上说五几年的时候箭楼就被拆掉了,但实际上那个时候刚看见平台,再到白塔寺的白塔往远处看可以看到历代帝王庙的景德街的两个牌楼。

可以看到这条路是通往月坛的。景德街的牌楼在这儿。有两个牌楼。月坛的牌楼也能看得到,就在这个地方。这一圈的左下角一点。

这个是1920年代喜仁龙拍的阜成门的箭楼。

阜成门箭楼阜成门箭楼

这个是1950年代北京建筑设计院的赵树强老师拍的阜成门。当时看的护城河已经干了,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河中间靠下一点有一个显示水位的标杆,有一个细节,有一个小朋友在玩儿。这个照片拍完两年之后,阜成门也被拆掉了。

这是1961年在阜成门内从东往西看的阜成门城楼。右边能看到这个商店叫阜成门百货文具商店,我估计很多这块的老邻居、老北京还是比较有印象的。

这张照片是1962年赵树强老师在白塔顶上往西拍的,可以看到阜成门的城楼。能看到这个地方,这部分的城墙已经被拆掉了,而且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以城墙为限,城里和城外完全两种不同的风貌,也是那个时候,中国的一个写照,里面还是一些老的四合院,外面已经开始盖高楼了。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个地方。看见最下面露的两个白点,那是两个石碑,看位置应该是在宫门口头条和二条中间的一个寺庙吧,冲东背西,我查了一下乾隆图上,也没看见这个是哪。因为我今天来得早,在这周围转了几圈,也没找见这个地方。

这个是1947年,美国的摄影师杰克·伯恩斯在阜成门上开的自西往东。因为当时已经是在内战前期了,国民党撤退,正准备通过阜成门出城,可以看见白塔,北海的白塔也能看见景山。

这个就是刚才封面的那一张,1945年,刚才看的第一张是海军陆战队,这个是美国海军拍的。这里面看到的点就比较多了。居中的就是白塔寺,这边是中央医院。这边这个中学现在还在。这个是当时美国教会盖的。边上这个是阜成门。

我那天在网上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还问我,为什么那个时候南城没什么照片。其实从这个照片就能看出,阜成门外实际上很荒凉,这个词可能不一定准确,但是大面积的建设是没有的。所以,也不太可能会有人跑去拍农田、民居什么的。

今天咱们看到美国海军的飞机,还有白塔。这个地方是历代帝王庙。城墙还是相对比较完整的。刚才看到的五几年的照片,这部分的城墙已经被拆掉了。

这个是白塔我能找到的最早的照片,应该是1860年代初,可能是1862年差不多。这张照片应该是从东南往西北拍的,摄影师是德贞,英国伦敦会到中国的一些传教士,最早的北京施医院的建立者。

这张照片是摄于1860年代末到1870年代初,是谁拍的不太清楚,是从东南往西北方向拍的。

这个是1920年代喜龙仁拍的,这也是从西南往东北拍的。

其实前面这三张都能看到那个时候的白塔外面没有涂一层白的,能看到砖,没有再包着一层,只能看到砖。

这张照片是1911年前后由西向东拍的。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面有两个广告,一个是仁丹,另外一个是狮子牙粉。这两个都是当时日本输出到中国比较有名的两个日用品。当时最早抵制日货,这两个是首当其冲的。

这个是1920年代奥地利摄影师佩克哈默在白塔寺里面拍的,自南往北。那个时候很明显的庙里的一些建筑已经出租出去了,左下角是白炉铺,在卖白炉,门口还立了一摞白炉。

这个是1920年代喜龙仁拍的,在寺里面。

如果去过白塔寺的人可能都能认出这是到塔跟前要走的那个台阶,1910年代佩克哈默拍的,这个跟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继续往东,到1960年代,这个是北京建筑设计院的侯凯源老师拍的。左边这个是白塔寺百货商场,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踪迹了,老一辈的应该都知道。右边这个是阜内的副食商店。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是右下角这个姑娘,能看见她手里拿的东西吗,铝饭盒和尼龙网,这个也是很有时代特色的。反正我当初上学带饭、热饭,都是这个尼龙带加一顶饭盒,然后热米饭、菜什么的。

继续往东。这张照片是在白塔寺顶上看的华北局大楼。这个是1962年赵树强老师拍的。

再往东过了路口就是现在人民医院,以前的中央医院,1915年伍连德兴建的,1917年建成,这中间还着了几次火,经过改建,那个时候和现在有很多的不同了。

再往东就到了牌楼和塔。牌楼已经在帝王庙门口的景德街牌楼,这个是西侧的那个。这个照片是1910年代的。看见这个牌楼好像是北京唯一一个有8根戗杆的牌楼。现在大家也知道1953年拆除的,刚开始以零件的形式存放在中央党校,后来发现有一些东西,零件已经缺失了,就两个合成一个,复建在现在的首都博物馆一楼大厅里面,一面是涂了漆,另外一面还保持原状。

现场听众现场听众

这个也是一个临街牌楼,西侧的。刚才那个也是西侧的。

zx907.WuHANEws.CN

当时拆除是因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确实也是有车撞到的,还能看见右下角有危险两个字,但是我觉得司机不守规矩,可能车出事故就很容易。

这是拆除前。这是1950年代的。

过了牌楼就是历代帝王庙的大门。门口还有几座小桥。这个桥应该是假的,虽然以前也没有河,但是现在都看不着了。

这个现在还在原来的地方,后来就成了159中学,我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去159中学,所以对这儿特熟,里面大殿原来是个仓库,它的计算机教室在哪,老师办公室在哪我都很熟。现在想进去的话不是那么容易,现在好像是免费开放的。

这个是1900年代历代帝王庙的正门。这个规制就看得更明显一些了。除了牌楼没有,其他基本的还都保持原貌。不过前面影壁和历代不一样,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侧面也是有琉璃装饰的,但是现在侧面就是光秃秃的 。

这个是从景德街东侧牌楼看西侧牌楼。这个是1924年日本摄影师拍的。

这个再往东就到广济寺了。广济寺外面的庙会。

再往东就到西四了。这个是1949年高帆拍的照片。西四牌楼就不说了。右边的这个是当初庆祝慈禧大寿盖的角楼,这是西北角楼。西北角楼是一个店,是一个商店,叫同安号,卖的都是海味杂货、茶食、糕点,还有罐头。现在变成了新华书店,马上就能看到新华书店。

这个是已经拆除之后,几乎是同样的位置,但是已经拆除了西四牌楼之后,远处能看到,自东往西。

现场听众现场听众

这是1961年,这边是新华书店,因为现在看远处能看见新华书店门口的广告牌上当时正在卖《解放战争回忆录》和《毛泽东选集》。北京当时的电车配色很潮的,是天蓝色加米色,很90后的一种颜色,现在都看不到了。

刚才是西北角楼,这是东北角楼。这是1961年,当时是中国人民银行,现在是工商银行。

从西四往南拐,这个就是从南往北。这是1898年山本赞七郎拍的,能看到远处的西四牌楼和角楼。

这是西四路口的东南角,路口把角北侧上面写的是公私合营福兴鸡鱼零售店。

再往南就是德庆楼肉食商店。这个店,如果有西四的老住户应该知道,德庆楼当时也是那附近挺有名的一个卖肉的店。

继续往南。这个是西四钉子街口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电影海报,那个海报是《突破乌江》,为什么这儿有海报?因为这个对面就是红楼电影院,红楼电影院的海报就贴在这里。

这个是刚才那个海报的对面,路南边,造寸服装店,现在衰落了,可能形势不好了,生意也不好了。当然,这个是从上海迁到北京的店,还是很有名的,当时卖旗袍很有名。

再往南一点,就能看到红楼电影院的入口,这个牌子上就写的红楼电影院入口。

这个入口的西南角现在也是北京的一个文化地标,是正阳书局。

到这个路口再往东,大光明殿,因为是明代的皇家道观,义和团运动的时候,当时义和团在这儿有个据点,就被一块烧了,有很多明代的经版也都被毁掉了。这是1870年。

接下来就能看到这个遗址。这张照片是1901年法国远征军在热气球上拍的,也就是北京最早的航拍。能看到这个左下角有一个牌子,这个牌子上面的建筑已经被烧掉了。这边教堂式的建筑是蚕池口教堂,也是老北堂,后来慈禧住在西苑这儿,说传教士能窥伺大内,用西十库的一块地跟这块交换,盖了现在的西什库教堂,这个是1901年时候的照片。

zx907.WuHANEws.CN

这是另外一个角度看菜市口教堂。看见了紫光阁。这个是蚕池口教堂。这块是紫光阁。还能看见慈禧的小火车。

既然说到了蚕池口教堂,再说一下西什库教堂。这个是刚刚落成的,还是两层的建筑,1901年敌人围攻西什库教堂,这个地方是重点围攻的对象之一,建筑损毁比较严重,后来赔偿,盖了三层,现在看到的是三层,不过最近听说在维修,快要开放了。

这个是西什库教堂的东北角,原来是仁慈堂,因为义和团攻不进去,所以就挖了一个地道,挖了仁慈堂下面,埋了很多炸药,整个把这个建筑给炸了,这个坑非常非常大。这个黑点是一个人,对比一下可以知道这个坑有多大。

西什库教堂东北角炸药爆炸留下的大坑(北向)西什库教堂东北角炸药爆炸留下的大坑(北向)

这个是北大妇幼医院。北大妇幼医院里面藏着一个,我们说寻踪或者是陆老师说的隐秘角落,这里面藏着一个值得一看的古迹,就是水准原点,这是民国时候1915年日本人设计建造的。现在水准原点不在那了,换了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原建筑还保存着。

再往东就能看见西三座门、金鳌牌楼、北海大桥、玉蝀牌楼,大家都很熟悉了。

zx907.WuHANEws.CN

我是想说北边的这一大块空地,这是马厂,马厂再往北,原来有个弘仁寺,也是1900年的时候给敲毁了,从细节上来看还是很精美的,藏传佛教的佛堂。

这是老国图,以前的图书馆。这个院除了古迹以外,还可看的有很多。它里面有以前圆明园的构件,华表、狮子和刻石。

这个是1879年华芳照相馆拍的金鳌坊,从西往东拍的。

这个是1900年拍的。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左下角像台阶的那个是什么东西?有人能认出来吗?先记住它的样子,下一张照片就有答案了。这个是西苑铁路,就是慈禧小火车,中间这一段是活铁路,它是活动的,那边往北这边是固定的,它下面是个台子,需要走这个火车的时候,临时让太监把这个抬过来,架在这儿,把这个铁轨再拼上。刚才看到的这个角,就是台子的这个地方。

刚才几张照片都是从西往东看的,这个是从东往西看的,能看到西边的三座门。

这个换了个角度,从永安寺的白塔上面往南看,这个属于又窥伺大内了,这个地方不让照相。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北海大桥已经被改造了,不是原来的状态了。

这个是北海大桥上往东北方向看,能看到团城和白塔。这个是1876年的照片。

这张也是1876年照的,由东往西,在金鳌玉蝀桥的东侧由东往西看。这边可以看到蚕池口教堂露了个顶。

这张照片请大家猜一下是在哪拍的?好多人说是银锭桥,那你们就是中了圈套了,看了个银就觉得是银锭桥,因为我原来也在网上问过大家同样的问题,很多人也都中了这个圈套,因为只看到了一个“银”字,实际上北京以前还有一个桥的桥联,第一个字是“银”,“银潢作界”,就是以前的金鳌玉蝀桥,所以最中间的桥洞上是“银潢作界”,它正好把后三个字挡上了,只露了个“银”,所以大家觉得是银锭桥,但是现在那个桥洞已经过不去了,桥已经被改造了。

然后就到了玉蝀坊。

再往东,这张照片是1879年华芳照相馆拍的,在南长安街的北口看永安寺的白塔,被围观,我们现在还能感觉到被围观。

华芳照相馆。1879年拍的。刚才是往北看。现在是往东看。往东看就能看到筒子河,景山。比较有意思的是,我觉得从建筑的角度,北上门,我看到的资料说是金代建筑,应该算元建。

这个照片也是1879年在同样的角度拍的。筒子河应该是被承包出去了,养个鱼、种个藕。

这是1956年赵树强老师拍的,同样的角度。这里面大光明殿西侧的牌楼已经被拆掉了,这条路已经被打通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张照片还能看到南侧的牌楼。南侧的牌楼是能看见的。但是,网上很多资料说它1920年木柱子朽掉被拆了,但是看这张照片,没有查到具体的文献,有可能改成水泥的了,当时就是这个建筑。

这是习礼亭,后来因为拓宽道路,就把山门外的建筑全都清理掉了,现在走这条路的时候都比较熟悉。

zx907.WuHANEws.CN

现场听众现场听众

这张是1876年。我们再继续往东走已经走到大光明殿的门口。这张应该是习礼亭或者是大高玄殿最早的照片,1860年比托拍的,随着英法联军拍的。

这是我们进到那个院里面,再穿过这个院由东往西看东侧这个牌楼,过了大光明殿再往东,能看见左边的这个是神武门,右边的是北上门。

再往东又过了景山,这个是1901年,白雪覆盖的景山。

再往东走就到了红楼,红楼这是五四的发源地,很重要的文物建筑。这是1955年的照片。

这个大家一看都知道是哪了,美术馆。这是1961年赵树强老师拍的。

大家知道这个建筑是哪吗?老一辈的人才知道,老华侨大厦,这个是1960年代拍的照片。这是第一代华侨大厦,后来被拆掉了,1988年拆掉的,1992年在原址盖了新的华侨大厦。

华侨大厦往北看是民航大楼,现在外面重新包装过了,楼还是原来那个楼,这是1970年开始的。那个上面的标语写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时代特色。

再往东,大家能猜到是哪吗?民航大都再往东,对,隆福寺,隆福寺庙会,卖各种东西。这是1900年代。

这是隆福寺庙会里面,这个是1924年日本摄影师拍的。

上面写的是万里香清洁卫生糖。那时候是新生活运动,要讲究卫生。前几天刚看到陆老师分享给我一篇文章,就是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热水,其实这都是相关的一系列的事件。

zx907.WuHANEws.CN

这是庙会。好像看到的基本都是扫帚、笸箩这些日用品。

这就到了1962年。隆福寺市场改名了,东四人民市场,这个比我大的人印象应该比较深,也就是另外一个角度。这个是市场里面,也是1962年。

继续往东,就到了东四路口了。东四路口的西北往东南方向开。

然后再往东就是朝内市场,现在搬家了,换了位置。

东四牌楼。由南往北拍的。南北向是大市街,东西向是“履仁”和“行义”。这张是1955年,正在拆除东四牌楼。

朝内的百货市场。这个楼建了之后,盖得比较舒适的房子。又有很多配套设施。楼下一层我们现在叫底商,那个时候叫朝内大街百货商场。这是另外一个角度。下面还有一个邮局。

这个就到了朝阳门。朝阳门的箭楼因为当时八国联军围城的时候给炸毁了,烧了。

这是从西往东看的被烧毁的建筑,1901年。这个是后来重建过的朝阳门。其实透过这个门洞还能看见里面的箭楼都搭的脚手架。

这是1956年自东往西拍摄的朝阳门的建筑,斯柯达的公共汽车。

最后,以乾隆北京城全图做终结,还是以白塔寺为中心。

主持人:谢谢徐老师非常精彩的分享,让徐老师歇一下,我们再把话题再回到北京的隐秘角落的上面。

刚才大家可以说是通过大屏幕穿越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估计在座的很多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应该有百味杂陈。

刚才我们经历了那么多老北京的现在可能已经不存在了的风景,或者是已经让人觉得现在完全看不到的一些建筑风格,包括陆波老师文章中也提到的隆福寺的庙会现在已经再也没有了,我们今天还在新闻上看到80后的记忆,像小商品市场这样一些建筑物现在也渐渐地告别我们的历史舞台。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