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过早首选小吃有哪些 武汉人都会有的小心思

得在这被迫式“断舍离”的日子里,不止整个武汉,各大城市都在惦记着武汉过早。

即使在这些日子里断开了念想、舍弃了欲望、离开了平日里的美食,却还是放不下心头那些藏在市井小巷里,有关武汉的过早风云。

zX907。wUhAnews。Cn

光华路、西马路、前进四路,各有门路的低调街头,总有藏不住的热闹一角。

每当夜幕散去,来自晨间的江湖好戏,正在上演……

01

『袁大头包子

一个顶两

光华路的三大巨头之一,堪称包子界扛把子的袁大头已开了三十多年。

这份香火,从刚开始就没有断过。一连几代人都知道,在武汉想要吃口最讲究的包子,还是要说起袁大头。

上午九点,往光华路的路口一站,眼看没有人能空着两手走出这条街,手中提着成袋的包子满载而归,是到此的标配。

“跟我拿十个包子,五个牛肉的,五个酱肉的,再来五个馍馍。”

在这里买包子食客,冲着小窗口手指一笔画,嘴巴那么一张,拿到手的包子从没有个位数之说。

个头大,是袁大头包子的特点。最受欢迎的牛肉包子,料没有之前足了,但是饱满的牛肉粒夹杂着香干,还是让人爱了这么多年。

要是问怎么看出来的?

近到结账的小窗口,不少老年食客玩不来现代的扫码结账,还是用一贯的生活习惯,拿着一百的现金,吃着多年来的原滋原味。

远到路边的老师傅站在店门口,专心地吃完了一个包子,临走之前有重新去排队,准备多买些回去跟家人一起分享。

“都这么多年了,吃着吃着就只认这个味了,换了别的包子,吃起来总觉得像是差点莫斯样的。”

这是老派们的心生感慨,用我们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尽管到后来pick过那么多小姐姐们成团,但是心里的一席之地还是留给了S.H.E。

在武汉,能够让人们过早成袋买包子的,肯定就是袁大头了。

02

『九龙王大包

江湖川味remix

源于四川成都的九龙王,好巧不巧也在光华路落了脚。大家都说它敢于挑战武汉本土的老字号,直接把店开在了袁大头的对面,直夸勇气可嘉。

但也由此可见,这也确实给光华路的早上实力引了一波流。

马路两边,队伍的尾巴排到转弯。相比较,九龙王大包的面皮蒸的较为蓬松,没有袁大头的结实,鲜肉口感偏油偏甜。

店内最受欢迎的是芽菜包子还有玉米馒头,值得一尝。

位于光华路马路两侧的人气包子店,在武汉卷起的一片风云,也为江湖各路饕餮客们提供了更多的味蕾选择。

总的来说,各有千秋,不知道你们喜欢的是哪家的包子呢?

03

『柴小妹生烫

打算搬到马路边上了

去年2月28日,柴小妹从小区里的铁棚子里搬到了袁大头旁边的巷子里。疫情过后,因为房租问题,柴小妹又搬到了旁边,临近巷子口的门面里。

疫情过后的生意,没有以前旺,到店堂食的人流量也还在逐渐恢复中。

迥异于喜爱卤牛肉的人群,生烫粉的发烧友,多喜欢肉片通过高温焯水过后,滑嫩的口感。

裹着浓郁的汤汁,嗦一口粉和着肉片的嫩爽,再加一点酸豆角的嘎吱脆,保证你埋着头吃得有劲流。

不得不提一下的,还有溏心蛋,必点3分5分7分9分熟任你选!油焖的鸡蛋出锅后淋上一点酱油,趁热下肚,这个早过得顶配舒坦。

老板说到时候会搬到马路边上。走出深巷的柴小妹,看来又是要香倒一片武汉人的节奏。

04

『花子牛肉粉

藏的真得是深!

花子牛肉粉从1995年开到现在,承包了联合村人们25年的过早。

印象中过早摊老板总是手脚麻利,动作行云流水,但花子牛肉粉的老板花子与众不同。

zX907。wUhAnews。Cn

淡定的捞粉、烫面,时不时抬头问一句:“牛肉还是牛肚,要不要辣?”每一个步骤都有自己的韵律。

藏在小区深处的花子,其实吃的不仅仅手里的那碗粉,吃的还讲一个环境。

头顶身后大红大绿的老式床单,颇有年代感。隔壁居民精心插在路边的假花,娇嫩的不细摸,压根就看不出来。

听着居民热火朝天的聊着家常,看着小路对面的老师傅坐在竹编的躺椅上看着报纸打着盹,这情景深感轮回到了千禧年的漫不经心。

不少人传闻花子家的有陈年祖传卤水,其实不然!他们家的卤料每天新鲜下锅,绝不会隔夜。当天剩下的卤水,附近的邻里都会接手,拿回去当最好的佐料。

zX907。wUhAnews。Cn

只不过,现在一碗三合一的价格涨到了20块钱,吃起来还是有点“肉疼”。

05

『严老幺烧麦

只认这一家!

严老幺家的烧麦,是武汉的重口味风格,重油重胡椒味,皮薄馅多。新鲜现做,一出锅就抢完了。

zX907。wUhAnews。Cn

烧麦充满浓浓的胡椒香味,第一次吃的人,一定会被这胡椒的香辣呛一把。皮薄而柔韧,半透明,糯米润滑,大粒的肉丁和香菇丁够味,一口就满足。

不仅有现做的,还有速冻的也可以买了回家自己蒸着吃。

zX907。wUhAnews。Cn

除了烧麦,豆皮和大碗茶也蛮受欢迎。江湖言传 “一碗热干面杀百鬼,一锅豆皮烫神仙”,吃上一口刚出锅的豆皮,总觉得味蕾在晨间就得到了十足般的慰藉。

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

在武汉的马路边,吃上一餐纯正的汉派过早,每一口都夹杂着江湖韵味中的包罗万象。

要说在武汉,过早是一项全城运动,真的不足为奇。

吃着自己家楼下的这碗热干面,想着别人家楼下的那碗糊汤粉,是每个武汉人都会有的小心思。

各路神仙小吃,遍布武汉的街头巷尾,想要摸清其中的门道,可是门学问。

一天之中,最讲究过早体验感的的武汉人,为了吃上一顿称心如意的早餐,可是真的愿意横跨片区,只为投其所好。

希望那些扛起武汉过早一片天的实力老杆们,在风云之中经久不衰的一直叱咤下去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