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剧院演员们辛苦地排练 期待舞台上与你相见会

你好,久违了!

春节前,武汉的剧团纷纷“封箱”,只等着年节过后再次舞台相见。

谁曾想,这一别,就从寒冬来到了初夏。回想最后一次看演出的日子,竟是恍如隔世。

不知道,再在舞台上相见会是哪天。但没有演出、没有观众的日子里,演员们并没有离开。他们已经回到了剧场,在汗水中等待着大幕再次拉开的那一天。

上午9点

清晨9点,树木葱茏的北湖正街还没完全苏醒,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已经飘来。就在这条街上,藏着武汉汉剧院、武汉京剧院。

小院儿不起眼,却走出了“三百年出一个”的汉剧大师陈伯华,和当年名镇全国的“京剧十大头牌”。如今,这里还有一群年轻的戏曲人继承着大师的衣钵。

4月8日,武汉汉剧院率先有序复工。扫绿码、测体温、消毒鞋底,顺着楼梯一路爬到汉剧院顶层排练厅,还在口罩下喘着粗气,就看到一队演员正跑着圆场。

武汉初夏的天气里,戴着口罩,大家练完几圈就是满身汗,随手抓起剧本就当扇子,汗还是止不住地往下垮。

为了排演战“疫”题材的现代小戏《武汉我爱你》,王荔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从家里赶来。

等待的间隙,聊起疫情期间的生活。原来,这几个月,她一直很忙,忙着当志愿者筹措防疫物资。忙着下沉到社区里帮居民团菜、买药、送快递,挨家挨户教老人家操作健康码。

直到现在,她下班回家的路上还常常被超市老板叫住,“你们小区邻居买的菜,一起带回去咧。”

zx907。WuhAnewS。cN

几十天下来,一套防护服小心翼翼地反复穿,没人知道她是舞台上光彩明艳的杨贵妃、王昭君,没人知道她是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名角,可她乐呵呵的,“能切切实实帮到别人,那个感觉啊,比演出成功了还高兴。”

上午10点

从北湖正街转个弯,一脚路的功夫就到了武汉杂技团,四下里静悄悄的,只听得到小风车呼呼地转着。

上到二楼的排练厅,才看到宽敞的排练厅里,绸吊的长绸缎从几层楼高的天花板上垂下来,在庞大的杂技道具间,演员们更显得安静了。

排练场里,一个小姑娘最特别,不管走到哪,脑袋上都顶着一摞碗,神态自若。

《顶碗》是武汉杂技团的金牌节目,夏菊花奶奶曾凭借这个节目惊艳全球,至今仍让很多老武汉念念不忘。

这碗是有什么机关固定在脑袋上了吗?

zx907。WuhAnewS。cN

“他们头顶已经有凹痕了,刚开始练的时候,还得压沙袋上去,有的孩子头顶都会破皮。”提起这帮孩子,演员队的支部书记谢虹很心疼。

zx907。WuhAnewS。cN

平时大家最长的休息时间只有春节一周假,军运会开闭幕式的演出后都只休息了一两天,这次“关”在家里三个月,“三个月的停功,得三个月才能恢复。不能贸然上动作,万一受伤,几年时间就前功尽弃了。”

zx907。WuhAnewS。cN

上午10点30分

与杂技演员们道别,紧赶慢赶地到了武汉人艺,刚好赶上10点半的木偶剧《笨笨狼》直播开场,两位主播邱艺琳、代乘正带着网友逛后台。

弹幕里一水儿地留言:“主播好漂亮,讲得真好。”

其实她俩并不是专业主播,而是木偶剧演员。平时在舞台上,演员们多半会躲在布景板后,高高地举着手让木偶“出镜”表演。

“但是木偶演员都是全能手,主持、舞蹈、甚至戏曲都会一些。”这次走到镜头下,口罩都掩不住俩人漂亮的笑容。

绕到舞台侧面才发现,几层布景板之间,空间实在很小,观众看到的是笨笨狼和小伙伴们唱歌跳舞,舞台上其实是五六个演员手舞足蹈地表演,根本露不出脸,表情却是一点也没落下。

5月,武汉人艺会每周两场在斗鱼直播,让人很期待这群“隐身”演员走到镜头前来。

上午11点30分

zx907。WuhAnewS。cN

最后一站是武汉楚剧院。已经上午11点多了,剧场楼下的车停得满满当当,“今天演员、乐队都回来了,抓紧排戏。”舞台上的《万里茶道》,是一个汉口女人闯荡漫漫茶商路的故事。

但今天的焦点,不是扮演女主角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夏青玲,而是与她搭档的青年演员余维刚。

在台上演了不少男一号,余维刚被戏迷们赞是“武汉最帅的小生演员之一”。为了更突出他的戏份和功力,这次剧组下狠劲改了剧本。

疫情期间,夏青玲一边在社区下沉,一边通过微信群给剧组“布置作业”。这边,年过八旬的作曲家周淑莲改好了曲子。那边,新曲谱的照片就发给了演员们。

练习完,余维刚要在微信里“交作业”。等到终于能回到剧场,作曲、唱腔、动作都已经“在线”修改完,只等大家一起下排练场磨合,一点儿时间也没浪费。

排练一直进行到12点半,终于收工发盒饭了。这天下午能偷个闲,但第二天的任务已经来了,“9点开始练功,9点半开始排练,哪个都莫迟到啊。”

上一次,舞台关上大幕,还是在深冬时分。如今春去夏来,剧场相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