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猎艳再多女明星,我也不信他是渣男

最近,宝藏男孩张亚东上了新一期《十三邀》,他在节目里跟许知远聊了聊,说“第一,不认为自己特别勇敢;第二,不认为自己有天分。”

从此,江湖上的装逼派系又添一员猛将,他们分别是:平平无奇古天乐,普通家庭马化腾,不知妻美刘强东,悔创阿里杰克马,定小目标王健林,北大还行撒贝宁,没有天分张亚东
许知远形容张亚东,“神秘又安全”,说这是他身上一个明显的诅咒。 张亚东也同意,但为什么不是神秘又危险呢? “我害怕,我是一个特别刻苦但是不太得要领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感。” 在创作上,他觉得自己没有那种破坏、疯狂的能力。 而硬币的另外一面,是窦唯:
中国音乐人里,他肯定是最勇敢的一个。 有天分,对技术有时候不太感兴趣。 而且他脑子里,没有什么可以或不可以。 这种勇敢,张亚东没有。 他欣赏他,更羡慕他。 张亚东,窦唯,朴树,王菲。
光是这几个名字,就足已让这场对谈充满期待。 你会想看看华语乐坛的来路,那也是张亚东的来路。 豆瓣上,这期《十三邀》评分8.9,看过的网友说:
“迷人,我51岁时候如果能有这种气质可能是毕生最好的礼物”; “觉得张亚东是一个挺真诚的人,而且思考的都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思考的东西,那些非常纯粹的感悟真的非常动人”; “看过以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爱张亚东...被他们的谈话击中了无数次,喜欢这样的谈话,这样的张亚东,这样的许知远”;
张亚东,这个名字你可能对不上脸,但你一定听说过他的历届著名前女友。 张亚东曾经公开交往、暗中暧昧的女明星,包括但不限于:窦颖、高圆圆、徐静蕾、瞿颖、莫文蔚、春晓、王珞丹... 不是网红嫩模,大多是文青类女明星。
集邮了大半个娱乐圈,这“渣男”得有多迷人? 小镇青年 撑起华语乐坛半边天 母亲是晋剧演员,张亚东从小在戏班子长大。 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马车拉来整个剧团的行头。 乡下没有招待所,每个乡亲家里领几个人回去住。 有时候缺人,小小年纪的他便上台跑龙套。 自嘲“没有天分”的人,8岁学琴,13岁学编曲。 22岁,从山西大同的剧团里辞职,孤注一掷地开始北漂。先后为窦唯、朴树、许巍、王菲、汪峰、莫文蔚、刘若英、李宇春、张靓颖... 制作过专辑。
张亚东像一座里程碑,一位守护者,默默无闻地伫立着。他见证了华语乐坛的全盛时代,也是流行审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其实他不光是制作人,也出过专辑,那首被天后唱火的《只爱陌生人》,是他的歌: 只爱陌生人张亚东 - YA TUNG
听惯了王菲的慵懒、空灵,低沉、沙哑的男版倒别有一番风味。
张亚东不排斥商业,他说卖钱的好作品多的是,不卖钱的垃圾也很多,但做商业性的流行音乐也有着它的局限:不要求太多创造,似曾相识才能让更多人接受;不需要复杂,用最简洁的方式打动别人。 深谙此道,他却说:“我不想受到影响,我特别希望找到自己的语言。” 跟许知远一样 是个活在过去的人 过去几年,《十三邀》很傲慢,许知远更傲慢。 这档节目的名场面,是逼问谦谦君子李安,尬聊男神木村拓哉,调戏女神俞飞鸿。 尴尬刺头儿许知远,好像分分钟就把天聊死?
但张亚东不一样。 别的嘉宾客客气气地叫许知远,许老师。 而张亚东被犀利的许知远戳中的时刻,会摇摇头,叹口气:“唉呀这个,知远,我不知道怎么说。”
许知远立刻能够共情:“我特理解你说的这个。” 不在同频道的两个人,对谈产生偏见和碰撞。 而同频道的两个人,产生的是共振和惺惺相惜。 许知远是个活在过去的人,张亚东也是。 他用了8、9年的工作室,朴实无华。 没什么值钱的装修,最值钱的就是一屋子古老、又有年代感的乐器了。有很多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乐器虽老,却擦得锃亮
他说这里像仓库一样,环境混乱,但让人自在。 张亚东每天都来工作室,就像上班一样。只有保持纪律性,才有机会继续写出东西,不然的话会拖延。 因为40岁左右,他开始意识到:工作没有激情了,就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张亚东小时候听戏曲,在母亲的录音机、卡带的影响下,迷上古典乐,觉得它精致又美好。 跟音乐共生了大半辈子,他最爱的还是纯粹、理性、忘我的作品,比如巴赫。但这种音乐同样也让人崩溃,因为它根本不给你超越的机会。 “过去的作品伟大到你真的不需要再做了,感觉所有的东西都已经被写尽、用尽了。” 他说自己爱上了一个200岁的男人,那人叫巴赫。 向往着活在过去,因为那是最有创造力的时代。
从辛辣到划水, 他怎么就闭嘴了? 高分综艺《乐队的夏天》,张亚东担任了两季导师。 第一季里的他,敏感、坦率、真性情。 盘尼西林改编朴树的《New Boy》,张亚东听哭了。 20年前,他跟朴树一起制作了这首歌。 回忆肆虐。 “我突然就想起了那时候,我们在一起做音乐的状态,那个时代就特别本能,一切都想得非常非常简单,那个状态确实不太容易再有了。”
不止落泪,他还犀利地点评网络神曲。 台上,委婉地说《春风十里》的和声和弹法,都是自己刚学音乐时用的方法。 台下,忍不住说了大实话:“这一类歌从未打动过我,从未。”
他为痛仰翻唱的《我愿意》鸣不平,大胆吐槽流量明星:“因为资源的配置不公平,给乐队的机会就是太少。而且每一个平台,都是大明星、流量艺人,就非常俗,但这是现实。”
也曾辛辣地diss唱片公司:“内地音乐在近一阶段,都是被唱片公司带坏的。国内的唱片公司都差到爆炸...完全不管质量、没有品位...只要流量什么都不管了。让特别多人误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
《乐夏2》回归了,张亚东却闭嘴了? 他开始划水,大部分时间只说场面话,对乐队、作品在专业方面的点评几乎没有。 争议,随之而来。 有人开贴,讨论他太混了:
“就在那姨母笑,有什么感受一点也不说”; “只是恰饭而已,跟第一季的状态差的太远了”; “感觉就是特别的不投入”... 张亚东在《乐夏2》里憋着的话、不愿说的话,都被许知远挖了出来。 他坦言能看到这些选手身上的闪光点,但偶尔觉得没什么新的东西,都是在走过去的老路。 “每个人都不爱自己、忽略自己,都更爱某个概念、某个观念,更爱某件事情。”
“你的音乐跟自己有关吗?这是个问题”; “有的人表达的那个东西,在我看来它不成立”; “有时候你只是看到了非常表面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深挖的机会。” 在节目里打哈哈、不说实话,因为“说了实话又有几个人是真的会听的你?也许他们认为,你这样才是不怀好意。”
他甚至大胆提出:90年代后,流行音乐的青春期就已经结束了。 “已经经历了所有的激情和创造力,后面其实都是在重复,目前为止也并没有探索出什么更新的方式。” 让蝉主印象最深的,是张亚东讲的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他找一个好朋友写歌,那人马上回他:“你有什么参考吗?”“你给我一个模板。” “其实不单单是他,整个行业就好像都需要导航。”
音乐人们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从“你为什么要写歌”,变成了“你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歌”。 “大家都被风格、潮流,紧紧地束缚起来。” 他说用这种模板化的音乐谋生是可以,谁都需要工作,需要赚钱。 “但你能获得的物质总有一个数,音乐带来的是无限的价值,因为它本身就是美。” 51岁,他还是个头发浓密 对音乐永怀敬畏的少年 突然就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女明星迷恋张亚东了。 无论多少岁,他身上永远带着少年的清冽。 不善言辞,含蓄真诚。
对音乐,不止于热爱。 更有一种信念感,一份敬畏心。 他回忆起小时候,坐绿皮火车来北京,站了七个小时,就为了上外文书店买一盒卡带。 “能高兴一年。” 背井离乡去北京,是“为了知道更多”,而不是因为功利心。想要了解世界,因为身边的现实世界已经不能满足自己。 他又回忆起当制作人的时候,跟乐队成员“沉迷音乐,无法自拔”。 “每天那个饭在我印象里,都是晾着吃的。做好的那一刻叫我们,我们都不去吃。” 哪怕是从小做音乐做到现在,他也觉得自己不懂音乐,更不觉得自己可以驾驭音乐。 而是特别开心,能当音乐的“工具人”:
他说自己会看一宿的歌剧,哪怕那歌剧跟自己的创作没有任何关系。 51岁,他还是头发浓密。 脚踩匡威,气定神闲地打起架子鼓。 哪怕白了头,也依旧是少年的模样。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13964.html